[发明专利]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以及术中支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8484.2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8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文;袁振宇;朱清;彭大冬;李中华;苗铮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54 | 分类号: | A61F2/954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王仙子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架 输送 系统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以及术中支架系统,所述术中支架包括主体支架和设置于主体支架上并向外侧延伸出来的侧支支架,所述术中支架输送系统包括主体内衬和设置于主体内衬上的侧支内衬,所述侧支支架被配置成套设于侧支内衬上,所述主体支架被配置成套设于主体内衬上,且所述侧支内衬摆动设置于主体内衬上,以同步带动侧支支架相对于主体支架摆动。本发明通过设置能够相对于主体内衬摆动的侧支内衬,使得侧支支架可同步相对于主体支架摆动,便于术中侧支支架与左锁骨下动脉对准并轻松植入,避免开胸手术操作中游离和缝合左锁骨下动脉的时间太长而增加术后并发症,进而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扩大手术适应症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以及术中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治疗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以及部分降主动脉的主动脉病变,是通过外科植入术中支架,术中支架的近端对接四分支人工血管或直筒型人工血管以实现对升部、降部以及弓部病变的治疗。如图1所示,当下临床治疗主动脉病变普遍采用的是支架象鼻术,其原理是于正中开胸,在主动脉弓上进行切口,然后在降主动脉4中植入一段术中支架5,接着在术中支架5的近端连接人工血管2进行升主动脉以及主动脉弓部3的替换,最后将人工血管2与人体自有血管缝合。
但是,传统的支架象鼻术的难点在于:术中需进行主动脉弓3上三分支血管6的游离和吻合(其中,三分支血管6分别为无名动脉61、左颈总动脉62以及左锁骨下动脉63),尤其是左锁骨下动脉63位于较深的胸腔内,致使操作困难甚至较难被观察到,进而导致人工血管2与左锁骨下动脉63的吻合难度大、操作时间长,特别地,还容易损伤喉返神经和膈神经,手术风险也大。
然而,除支架象鼻术外,另还可以通过植入三分支支架治疗主动脉病变,由于术中无需进行主动脉弓3上三分支血管6的吻合,从而该手段简化了手术操作,以及减少了体外循环和深低温停循环所致的并发症。不过,鉴于人体之血管解剖结构的差异性,不同人体内的三根分支很可能位于主动脉弓的不同位置,导致三分支支架几乎无法完全匹配人体血管。后期容易造成一根或多根分支狭窄甚至堵塞,还存在远期脱落的风险,此外,同一种三分支支架无法适用于不同的病患,通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以及术中支架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术中支架难以与血管分支吻合,特别是与左锁骨下动脉吻合的问题,从而降低开胸手术的操作难度,缩短整体手术操作时间,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开胸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效果,并扩大患者的适用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术中支架输送系统,用于装载并输送术中支架,包括主体内衬、设置于所述主体内衬上的侧支内衬以及与所述主体内衬连通的操作手柄;其中,所述侧支内衬摆动设置于所述主体内衬上。
优选地,在所述的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主体内衬包括相连通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侧支内衬摆动设置于所述第一部分上,所述操作手柄连通所述第一部分。
优选地,在所述的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术中支架输送系统还包括摆动调整部分,所述摆动调整部分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上并与所述侧支内衬连接以驱动所述侧支内衬相对于所述主体内衬摆动。
优选地,在所述的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摆动调整部分包括滑块组件以及连杆机构,所述滑块组件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操作手柄上的滑块以及连接所述滑块的基座,所述滑块和所述基座分别位于所述操作手柄的外部和内部;所述连杆机构的一部分位于所述操作手柄内并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并与所述侧支内衬连接。
优选地,在所述的术中支架输送系统中,所述连杆机构的一部分转动连接或固定连接所述基座,所述连杆机构的另一部分转动连接所述侧支内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心脉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可降解聚合物支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透光液晶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