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8331.8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99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邓君;黄红梅;邓凯;李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蓉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G01B5/20;G01B5/252;G01B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易朝晖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圆筒状 汽车零件 自动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机架内设置有配电控制箱,机架的上方设置有转盘载具,转盘载具的外围分别设置有底部外弧检测装置、中部外弧检测装置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且它们均包括外弧检测座,外弧检测座上设置有外弧检测气缸和外弧检测活动块,外弧检测活动块上设置有外弧检测夹具头,外弧检测夹具头上安装有外弧检具,外弧检测活动块的下部连接外弧传动杆,外弧传动杆与外弧转动架的一边配合,外弧转动架的另一边与外弧检测表配合;本发明通过底部外弧检测装置、中部外弧检测装置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配合转盘载具,可以精准的检测出圆筒状零件外弧变化,进而可以精准的确定偏心差值,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汽车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很大一部分人都拥有汽车,汽车是由多种零部件组成的,其中必不可少的是和汽车轮轴配合的圆筒状零件。
现有的圆筒状零部件大多都是先通过铸造成毛坯,在经过打磨等精加工而成,在这些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大多都是检测器外部直径和内部直径是否合格,但是由于其是由铸造而成的,因此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偏心度,如果不对偏心度进行检测,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报废,而现有的偏心检测大多都是在测量尺寸的时候分几个方位进行检测,以求其差值简单的测量出偏心多少,采用这种方式测量费时费力,同时还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导致测量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通过底部外弧检测装置、中部外弧检测装置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配合转盘载具,可以精准的检测出圆筒状零件的底部、中部和上部的外弧变化,进而可以较为精准的确定圆筒状零件的偏心差值,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圆筒状汽车零件的自动检测装置,它包括机架(1),所述的机架(1)内设置有配电控制箱(2),机架(1)的上方设置有与配电控制箱(2)连通且与产品配合的转盘载具(10),所述的转盘载具(10)的外围分别设置有与产品配合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和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且它们均包括外弧检测座(11),所述的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活动块(13),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有外弧检测夹具头(14),所述的外弧检测夹具头(14)上安装有外弧检具(15),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的下部连接外弧传动杆(18),所述的外弧传动杆(18)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直角形的外弧转动架(19)的一边配合,所述的外弧转动架(19)的另一边与外弧检测座(11)上的外弧检测表(20)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气缸(12)和外弧检测表(20)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活动滑轨(16)配合,且外弧检测活动块(13)安装有外弧传动杆(18)的部位从外弧检测座(11)上开设的外弧检测活动滑槽(17)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测活动块(13)上设置相互配合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和外弧检测升降调节柱(22),且外弧检测夹具头(14)设置在外弧检测升降块(21)上,所述的外弧检测升降块(21)的另一端与外弧检测座(11)上设置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的感应头配合,所述的外弧检测高度记录表(23)连接到配电控制箱(2)。
进一步的,所述的底部外弧检测装置(5)的外弧检具(15)为L型,所述的中部外弧检测装置(8)的外弧检具(15)为方块形,所述的上部外弧检测装置(9)的外弧检具(15)为检测端倒角的板状,所述的机架(1)上设置有与外弧检具(15)配合的检具摆放架(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蓉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蓉工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上衣(LDQ‑02)
- 下一篇:上衣(LDQ‑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