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快速止血凝胶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218136.5 | 申请日: | 2016-12-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宏伟;洪逸;周飞飞;章淑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K31/722 | 分类号: | A61K31/722;A61L24/04;A61L24/00;C08B37/08;C08B37/02;C08B37/04;C08H1/00;C08B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 地址: | 31002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快速 止血 凝胶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组分快速止血凝胶及其应用,所述凝胶由质量浓度1~20%醛基化天然多糖溶液和质量浓度1~20%的氨基改性天然生物高分子溶液以体积比1:0.1‑1组成;本发明通过增加天然多糖中醛基含量和提高醛基化天然多糖溶液浓度可以增加凝胶的黏稠度和降低成胶时间。通过增加氨基改性天然生物高分子中氨基的接枝量和氨基改性的天然高分子溶液浓度,可以减少成胶时间。本法发明采用改性的天然多糖和天然生物高分子,生物安全性好,用法简单可用于医用止血领域,可以在10~600秒内成胶止血。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组分快速止血凝胶及其应用。
(二)背景技术
快速止血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需求,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快速止血材料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出血人员的死亡率。根据止血机理,目前通常使用的有以下4种止血方式:一是通过促进血管收缩,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血流量,促进血液凝结。二是通过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其聚集粘附,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因子达到止血的目的。三是促进凝血系统激活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凝血酶催化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四是通过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止血。
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止血材料包括纤维蛋白胶、明胶、胶原、氧化纤维素、壳聚糖及藻酸钙等,这些产品多以海绵状、纤维状、粉状、膜状等形式出现。这些产品虽然能够满足一般创伤快速止血的需求,但临床创伤的伤口形式和形状复杂,这些产品可塑性差,不能完全满足患者不同伤口类型和出血量等情况。
近年来,水凝胶因其操作方便,可塑性强,同时又能够维持伤口湿润的外部环境等特点,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Rutledge G.Ellis-Behnke等人利用一种多肽自组装形成的纤维凝胶作为快速止血凝胶,这种自组装的多肽纤维能够促进血小板的凝结,从而在15秒内使血液快速凝固(R.G.Ellis-Behnke,Y.-X.Liang,D.K.C.Tay,P.W.F.Kau,G.E.Schneider,S.Zhang,W.Wu,K.-F.So,Nano hemostat solution:immediatehemostasis at the nanoscale,Nanomedicine:Nanotechnology,Biology and Medicine,2(2006)207-215.)。日本清水庆彦等公开了一种胶原水凝胶,先将胶原与一定比例的聚谷氨酸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一定体积的水性碳化二亚胺水溶液,经过5-120秒后制备得到胶原水凝胶,该水凝胶具有成胶速度快、粘结力好、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清水庆彦。胶原凝胶。专利申请号:98805532.5)。Keumyeon Kim等人利用羟基改性的聚乙二醇和单宁酸形成一种TAPE-OH凝胶,这种凝胶能通过氢键与组织形成较强的粘附力,并且能够在30秒内止血(K.Kim,M.Shin,M.-Y.Koh,J.H.Ryu,M.S.Lee,S.Hong,H.Lee,TAPE:A Medical AdhesiveInspired by a Ubiquitous Compound in Plants,Adv.Funct.Mater.,25(2015)2402-2410.)。
然而,上述的几种凝胶其本身的力学强度和组织的结合力仍然有待改善,同时存在无法长期保存等问题。本发明利用醛基和氨基能够反应形成强力化学键的原理,醛基化的天然多糖既能与创口周边的组织结合,强力粘合在创口表面,又能黏住血液中的血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形成血凝块,同时和氨基改性的天然生物高分子发生交联,增加凝胶的强度,防止因血液流动被冲走,是一种理想的双组份止血凝胶材料。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双组分快速止血凝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改善现有凝胶力学强度和组织结合力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81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抗菌复合止血海绵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减少漏磁通的干式中频电抗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