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HTTP ALG与NAT64技术的IPv4/IPv6互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6104.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00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波;杨国良;吴泽波;和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李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http alg nat64 技术 ipv4 ipv6 互通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HTTP ALG与NAT64技术的IPv4/IPv6互通系统,包括由HTTP ALG和NAT64两种技术相结合的通信系统,将HTTP代理与服务器通信时采用NAT64地址池中的IP绑定,地址采用1∶1的绑定关系中,即基于相同的源IP地址,绑定到同一个目的IP地址,能够在应用提供商不升级和修改现有系统的情况下,快速将IPv4网站迁移到IPv6网络,实现IPv6网络与IPv4网络的互通,提供IPv6侧访问IPv4侧网络应用资源的能力;其次,保证了用户在访问IPv4网络过程中,相同服务器在任何情况下,接收到的相关联的请求的源地址唯一,避免了网络层请求使用地址池地址的不一致性现象;而且,NAT64内置的接口地址未对外公布,可以防止外网请求连接攻击系统,起到了一定的安全防火墙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下一代互联网IPv6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HTTP ALG与NAT64技术的IPv4/IPv6互通系统。
背景技术
宽带网络作为实现信息化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IPv4地址资源的枯竭,其固有的局限性无法满足网络发展的需要,也带来一些技术问题。IPv6取代IPv4已成为大势所趋。然而,由于目前IPv4用户的存量比较大,绝大多数现网都不支持IPv6应用,给IPv4向IPv6过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和挑战。为了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整个演进周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就是IPv4与IPv6长期共存的过程。因此,IPv6过渡方案尤为重要。
现有的的过渡方案一般有:HTTP ALG(即HTTP应用层网关,也叫HTTP代理转换技术)、NAT64(与DNS64配合)、双栈、隧道等。然而每种技术都不能普遍适用,都只能适用于某种或几种特定的网络应用,且往往需要其他技术组合使用。
HTTP ALG解决方案为:通过DNS配合,将IPv6用户的HTTP访问请求引导到代理内,由代理服务器访问源站,代理检测HTTP的响应报文,将响应头、响应体中的IPV4地址和域名修改为以代理服务器域名为父域名的形式,这样用户后续的访问请求就可以被DNS引导到代理服务器内;代理还原HTTP请求报文中的IPV4地址和网站域名后,代理再以IPV4的报文和源站通信。该方案能够帮助IPv4网站提供商快速迁移网站到IPv6网络中。
NAT64解决方案为:NAT64需要DNS64配合使用,对于目的地址(即:嵌入IPV4的IPV6地址),NAT64按照规则翻译IPV6到IPV4,这个转化是无状态转换;对于源地址(IPV6用户地址),NAT64则是从配置的IPV4地址池里取出一个可用的IPV4地址和端口,同时记录状态信息,以便后续数据返回时地址转换,这个过程是有状态转换。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为HTTP代理转换只能处理HTTP(S)协议的应用,不能处理其他协议,如SNMP(简单网管协议);NAT64技术属于网络层翻译技术,无法深度分析和处理应用层协议载荷内容,如FTP报文中的IPv4地址,所以NAT64技术无法完美地处理IPv4地址形式的外链内容,但能较高效地处理域名形式的外链,因为域名会通过DNS64进行解析和翻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HTTP ALG与NAT64技术的IPv4/IPv6互通系统,既可以解决HTTP(S)应用(浏览器访问网站,移动APP)从IPV4迁移到IPV6,又可以解决其他协议的应用迁移,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HTTP ALG与NAT64技术的IPv4/IPv6互通系统,包括由HTTP ALG和NAT64两种技术相结合的通信系统,其具体细节如下:
S1:在通信系统中安装HTTP代理软件和NAT64软件;
S2:配置DNS64、NAT64,使其前缀一致;
S3:配置NAT64内置的IPV4地址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睿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6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