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6016.1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77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严干贵;李泳霖;贾祺;张津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S40/30;H02J3/38 |
代理公司: | 吉林市达利专利事务所22102 | 代理人: | 陈传林 |
地址: | 132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三相 主动 dc 变换器 并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发电领域,是一种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Dual-Active-Bridge,DAB)的光伏并网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资源丰富、可持久续用,是目前具有大规模商业化开发潜能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许多国家已经做出大规模开发太阳能发电的决策和规划。截止2015年9月底,全国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1.7GW,全球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达200GW,预计2017年累计装机容量将超过450GW。随着太阳能资源持续的开发利用,对于开展大规模友好型、安全型、灵活型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大规模光伏并网系统可分为集中式、组串式、集散式三种结构。其中:集散式光伏并网结构介于集中式和组串式之间,每一串光伏阵列连接一台DC/DC变换器,可独立进行最大功率追踪控制。多台DC/DC变换器的输出端连接到一台大功率DC/AC逆变器。与集中式结构相比,可提高发电效率。与组串式结构相比大功率DC/AC逆变器工作效率高,成本低。但集散式结构中DC/DC变换器为非隔离型变换器,输入输出电流脉动大,易产生电磁干扰,且不能提供电气隔离,不利于光伏阵列的安全运行。
为此,提出一种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光伏阵列与三相DAB变换器构成。三相DAB变换器的使用可在电气结构上带来高频隔离的好处,保证光伏阵列的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科学合理,适用性强,效果佳的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提高光伏并网系统的功率密度,保证光伏阵列的安全运行。
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三相双主动桥式DC-DC变换器的光伏并网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三相DAB变换器与光伏阵列电源相连接;所述的三相DAB变换器由十二个半导体开关S1~S6及Q1~Q6、四个直流电容C1~C4、三个高频电感L1~L3和一个三相高频变压器T构成:所述的半导体开关S1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4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1构成第一个桥臂,所述的半导体开关S3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6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2构成第二个桥臂,所述的半导体开关S5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2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3构成第三个桥臂,所述半导体开关S1、S3、S5的集电极与直流电容C1的正极及光伏阵列电源U1的正极相连;半导体开关S4、S6、S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容C2的负极及光伏阵列电源U1的负极相连;公共连接点P1、P2、P3分别与高频变压器T的A、B、C三相高压侧绕组串联连接;所述的半导体开关Q1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4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4构成第四个桥臂,所述的半导体开关Q3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6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5构成第五个桥臂,所述的半导体开关Q5的发射极与半导体开关S2的集电极连接在公共连接点P6构成第六个桥臂,所述的半导体开关Q1、Q3、Q5的集电极与直流电容C3的正极相连;所述的半导体开关Q4、Q6、Q2的发射极与直流电容C2的负极相连;公共连接点P4、P5、P6分别与高频电感L1、L2、L3以及高频变压器T的A、B、C三相低压侧绕组串联连接;所述的第一至第六个桥臂的结构相同,所述的半导体开关S1~S6及Q1~Q6由IGBT或MOSFET构成;三相DAB变换器采用传统移相控制;三相高频变压器采用Y-Y接线形式,工作频率大于50Hz;高频电感的电感量大于等于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电力大学,未经东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60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轻载模式下的高效移相全桥电路
- 下一篇:开关电路、开关电路的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