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狭长地下空间施工期的空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5335.0 | 申请日: | 201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3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郭保林;张小淼;罗伍周;支鹏飞;张新雨;冯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林川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7252 | 代理人: | 韩玉昆 |
地址: | 2665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狭长 地下 空间 施工期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狭长地下空间施工期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铁路隧道及矿山巷道掘进过程中的钻孔、爆破、装渣、无轨运输、喷锚等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CO、NOx、SO2、H2S、CO2)、烟气、粉尘颗粒。若空气流通不畅,将会加剧机械因缺氧而导致燃油燃烧不充分,排放的尾气中有毒气体含量升高,进而导致降低了机械动力,损害了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缩短了机械的使用寿命。
为了改善施工环境质量,保证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延长机械的使用年限,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施工环境标准,明确了粉尘、CO、NOx、SO2、H2S、CO2、O2、N2浓度的限值。施工过程中大多通过管道及机械送风的方式,向施工掌子面输送新鲜空气,但将有毒害气体浓度降低到可接收范围内仍然是比较困难的,而且随着隧道或巷道长度的延长,作业机械数量的增多,新鲜空气的输入以及污浊空气的排出难度将进一步加大。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清除作业区内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粉尘颗粒,提供了一种适用于狭长地下空间施工期的空气净化装置,其与管道机械通风配合使用,以达到改善地下空间施工期空气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狭长地下空间施工期的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空气过滤器、送风系统、水循环系统和出风系统,空气过滤器内设置有反应腔,反应腔内盛有碱性溶液,空气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与所述送风系统相连,空气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所述水循环系统相连,空气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与出风系统相连,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上方还设置有为反应腔供给碱性溶液的碱性溶液箱,碱性溶液箱的底端设置有输液管道,输液管道伸入反应腔内。
所述反应腔内与进风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半圆弧板,半圆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透孔,半圆弧板位于反应腔内溶液的液面以下;所述半圆弧板的上方设置有圆形板,圆形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二透孔,圆形板位于反应腔内溶液的液面以下。
所述反应腔内还设置有喷雾装置,喷雾装置位于反应腔内溶液的液面以上,喷雾装置包括喷雾管和设置在喷雾管底端的若干个喷头,喷雾管呈圆环状,喷雾管与输液管道相连通,且喷雾管与水循环系统相连通。
所述输液管道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水阀,输液管道的底端位于半圆弧板下方。
所述空气过滤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显示反应腔内反应溶液液位的液位显示器。
所述空气过滤器内设置有用于测定反应溶液PH数值的PH测量仪。
所述送风系统包括漏斗型送风罩、风机和送风管,所述送风管呈S型,送风管的一端与漏斗型送风罩相连、另一端与所述进风口相连,所述风机设置在漏斗型送风罩内,风机包括电机和由电机驱动旋转的螺旋扇叶。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反冲洗污水处理器、水箱、水泵及输水管道,反冲洗污水处理器的一端与空气过滤器的出水口相连、另一端与水箱相连,水泵的一端与水箱相连、另一端通过输水管道与喷雾管相连,水泵与喷雾管之间的输水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水阀。
所述空气过滤器的顶端设置有法兰盖板,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法兰盖板上,出风口处设置有钢丝网。
所述出风系统包括相连的出风管道和可伸缩式袋状结构,出风管道与出风口相连。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采用湿式净化方法及反冲洗污水处理器,更高效、快捷的改善了狭长地下空间施工期的空气质量,将地下空间施工期作业区内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粉尘颗粒等混合气体通过风机吸入反应腔内进行化学反应,消除部分有毒气体及粉尘颗粒,有效保证狭长地下空间施工作业人员的作业环境。
2、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对无轨运输作业的公路、铁路隧道及矿山巷道施工期的空气进行净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送风系统与空气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除去送风系统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水循环系统与空气过滤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林川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林川工程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53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横置锚型管道式超细颗粒凝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