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效双级真空滤油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13559.8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11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赵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海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0 | 分类号: | B01D36/00;B01D35/18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02260 重庆市江津区双***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真空 系统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双级真空滤油系统,包括真空分离装置,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真空罐、设于真空罐内的雾化器,雾化器包括上压块、下压块,下压块下本体、输油管,下本体设油路通道,下本体的顶面设下喷油槽,下本体上设两个纵向贯穿下本体的通孔;上压块包括上本体,上本体的底面设上喷油槽;上本体底部设两个配合下本体通孔的凸条。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油从第二下喷油槽、第二上喷油槽离开下本体、上本体时,油受离心力与冲击力的影响,再加上本身从小空间进入大空间的减压作用,会分离为无数雾化油颗粒,半雾化的效果更好,水蒸气与雾化油颗粒更好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润滑油生产、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双级真空滤油系统。
背景技术
真空滤油机是根据水和油的沸点不同原理而设计的,真空滤油机包括初滤器4﹑真空加热罐﹑油泵18﹑过滤装置﹑冷凝器(即凝汽器)和真空泵17等部分。真空泵17将真空加热罐内的空气从真空加热罐的气相出口抽出形成真空,外界油液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经过初滤器4,清除较大的颗粒,然后进入真空加热罐内的加热区。经过加热后的油液通过喷翼飞快旋转将油分离成半雾状,油中的水份急速蒸发成水蒸气,并混合空气连续被真空泵17吸入冷凝器内,进入冷凝器的水蒸气经冷却后再返原成水放出,在真空加热罐内的油液,被排油泵18排入精滤器19通过滤油纸或滤芯将微粒杂质过滤出来,从而完成真空滤油机迅速除去油中杂质、水份、气体的全过程,使洁净的油从出油处排出机外。双级真空首先是为了实现“大抽速”,即效率,快速增加真空度;其二增加真空闪蒸的面积,有效的快速破乳化,除去水分。目前市场上现有的双级真空滤油系统中,采用喷翼或喷头将油分离成半雾状,从而实现将水蒸腾为水蒸气。但因为本来介质就为污油,故喷翼或喷头很容易被污物堵塞,影响过滤效果且发生堵塞后不易清洗;喷头的喷油方向固定,而喷翼的喷射通道较少,二者均不能很好地将油分离为雾状从而实现油水分离;而喷翼或喷头有很多附加零件组成,包括螺栓螺帽,在高速旋转时易有零件掉落,对油体造成二次污染;在冷凝工序中,一般采用两级水冷,冷凝器采用结构简单的列管换热器,为使气流得到较大冷量,设计气相走壳层,冷却水走管程,但如此设置,气流对管程的换热管有累计的冲击作用,长久使用,换热管易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高效双级真空滤油系统,解决了现有双级真空滤油系统的喷翼或喷头易堵塞、不易清洗、油水分离效果不佳、运行过程中零件对油体二次污染以及冷凝工序中气流冲击换热管使之破裂损坏,影响换热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高效双级真空滤油系统,包括进油口、管道紊流加热器、恒温控制器、初滤器、供油电磁阀、进油阀、真空分离装置、真空表、第一列管换热器、第二列管换热器、三级罗茨泵、二级罗茨泵、气液分离罐、储水器、真空单向阀、波纹补偿器、真空泵、油泵、精滤器、出油口。
所述真空分离装置包括真空罐、设于真空罐内的雾化器、设于雾化器下方真空罐内壁上的泡沫传感器、渗气管,所述渗气管一端设于真空罐内,另一端穿出真空罐,于真空罐外的渗气管上设渗气阀,于真空罐内的渗气管上设渗气孔。在真空罐内设置有泡沫传感器,可对真空罐内的泡沫进行检测、精确控制。
所述雾化器包括上压块、下压块,所述下压块包括呈圆柱体状的下本体、设于下本体底部的输油管,所述下本体中心设纵向贯穿下本体的油路通道,所述油路通道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下本体的顶面设若干下喷油槽,其中,每个下喷油槽包括第一下喷油槽、第二下喷油槽,所述第一下喷油槽沿油路通道切线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下喷油槽的一端连通油路通道,所述第一下喷油槽的另一端连通第二下喷油槽,第二下喷油槽延伸至下本体的外壁,所述第一下喷油槽与第二下喷油槽之间的夹角α为145°,于下本体上设两个纵向贯穿下本体的通孔,所述输油管连通油路通道,所述输油管的中心轴与油路通道的中心轴共轴,两个通孔关于油路通道的中心轴对称;所述上压块包括用于配合下本体的呈圆柱体状的上本体,所述上本体的顶部设带动上本体沿上本体中心轴转动的电机,所述上本体的底面设若干配合下喷油槽的上喷油槽,其中,每个上喷油槽包括与第一下喷油槽对应的第一上喷油槽、与第二下喷油槽对应的第二上喷油槽,所述上喷油槽、下喷油槽配合形成将油从输油管送出雾化器的喷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海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海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3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