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环保多孔淀粉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11520.2 | 申请日: | 2016-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郑光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光就 |
主分类号: | C08B31/00 | 分类号: | C08B31/00;C08B30/04;C12P19/14;C12P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2899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淀粉 松叶 淀粉 环保 工艺制备 天然淀粉 根茎 酶降解 制备 无毒 加工 安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以松叶蕨淀粉作为原料,制备一种环保多孔淀粉的方法。首先提取松叶蕨根茎中的淀粉,然后以松叶蕨淀粉为原料,通过酶降解工艺制备一种环保多孔淀粉。由于加工原料是天然淀粉,安全、无毒,因此是一种环保的多孔淀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多孔淀粉,特别涉及一种利用松叶蕨淀粉制备环保多孔淀粉的工艺,属于淀粉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多孔淀粉就是变性淀粉的一种,淀粉表面布满直径为1μm 左右的小孔,小孔由表面向中心深入,孔的容积占颗粒体积的50%左右。因而具有较大比孔容和比表面积,堆积密度、颗粒密度较低,具有良好吸水、吸油能力。且由于加工原料是天然淀粉,安全、无毒,因此可作为一种高效、无毒、安全的吸附剂。
目前,制备多孔淀粉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物理方法,例如通过超声波照射或者喷雾工艺;二是采用机械方法,例如通过球磨工艺等机械撞击;第三是生化方法,例如醇变性或者酸水解,在上述几种方法中,超声波照射、球磨工艺等机械撞击方法的生产成本较高,不易实现产业化;而喷雾法与醇变性形成的是一种实心的端聚物球体,吸附作用只发生在表面凹凸不平的沟壑内,吸附量有限,应用前景不乐观;酸水解法在糊化温度下反应速率较慢,降解不一,随机性强,不易形成孔状,限制了酸法的应用。
酶降解工艺是应用酶进行酶降解反应,反应高效,水解副产物少。松叶蕨又称松叶兰,为附生在树干或岩石上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广西等地,根茎含有丰富的淀粉。本发明以松叶蕨淀粉作为原料,采用酶降解工艺方法,并通过调节制备工艺条件以及添加适当助剂控制淀粉微球粒径和微孔结构,从而制备出一种松叶蕨环保多孔淀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以松叶蕨淀粉作为原料,制备一种环保多孔淀粉的方法,其主要的方法步骤如下:
⑴取一定量松叶蕨淀粉,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热,加热温度不超过80℃,并用搅拌器不断搅拌;
⑵然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适量十二烷基硫酸钠,并搅拌使其溶解均匀;
⑶再次将体系加热,加热温度不超过70℃,然后依次加入一定量的葡萄糖淀粉酶与α-淀粉酶,并搅拌使充分反应;
⑷加入一定量丁二酸二环氧丙醇酯溶液,充分反应;
⑸再依次用丙酮清洗、水洗,过滤;
⑹收集过滤产物,放置真空干燥,即得一种环保多孔淀粉。
优先地,步骤⑴中,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温度为40-60℃。
优先地,步骤⑵中,添加的十二烷基硫酸钠的量与松叶蕨淀粉的比例为1mL:5g。
优先地,步骤⑶中,添加的葡萄糖淀粉酶与松叶蕨淀粉的质量比比例为1:100。
优先地,步骤⑶中,添加的α-淀粉酶与松叶蕨淀粉的质量比比例为1:100。
优先地,步骤⑶中,加热方式为水浴加热,温度为40-60℃。
优先地,步骤⑷中,添加的丁二酸二环氧丙醇酯与淀粉的比例为1mL:100g。
上述所用的松叶蕨淀粉按如下步骤制取:
⑴取新鲜松叶蕨,取其根茎,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放在石钵里;
⑵用洗净的木椎捣碎,加适量清水,并用木棒不断搅动,使淀粉充分析出;
⑶再用布袋将其过滤1-2次,并收集滤液;
⑷将收集滤液静置数小时,待淀粉沉淀后,倒出上层清水,取出下层沉淀物;
⑸将下层沉淀物置于烘干即可得一种松叶蕨淀粉。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光就,未经郑光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115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铁线蕨多孔淀粉
- 下一篇:一种交联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