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淡水养殖海虾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9219.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1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翁绍瑀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23K10/30;A23K10/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8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防***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淡水 养殖 海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产品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淡水养殖海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虾也称:红虾、赤虾、大青虾,是水产、海产虾的肉或全体的总称,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淡水养殖虾在沿海城市已经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传统的养殖技术经常出现饵料投放不足,营养不均衡,海虾存活率较低等问题。
因此,一种高效,能提高海虾存活率的含硒的淡水养殖海虾技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淡水养殖海虾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淡水养殖海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制备饲料:将玉米 150-250份、大豆 100-200份分别洗净、晒干、磨成粒径为0.5-1mm的颗粒,混合均匀,添加中药添加剂100-200份,制备得到饲料;
(2)虾池建造:新建虾池,暴晒2-3天后池底进水20-30cm,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清除野杂鱼虾,消灭病原微生物;池塘清淤消15天后开始进水50-70cm,以培养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期间,用无机肥尿素、过磷酸钙每隔日以等量追肥一次,于7-10天后水色呈浅黄绿色,透明度在30cm-40cm即可;
(3)虾苗培养:虾苗放养前,将从育苗场购买的体长为0.6-1cm的虾苗,置入配置增氧设备、水温22-25℃,池内日换水量达20%,每立方米水虾密度为300-350尾左右的中间培养池中,开始连续投喂加入步骤(1)中饲料和培养液,每日投喂量为虾苗重量的4-6%,25-30天后即可;
(4)虾苗淡化:在养虾池的一角,用泥土围拦出若干平方米的暂养池,并在暂养池内安装气头、需连续进行供气充氧,将水质进行消毒、肥水,同时将暂养池的盐度调至5%,放苗后开始投喂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天递增饲料量20%-30%。第3-4天起、每天往暂养池中添加5-10cm淡水、直至自行溢出暂养池进入大池内,10-15天后,泥土围拦扒开若干个缺口,让虾苗自行游到养成池中;
(5)养殖管理:连续向池中连续投喂饲料,每天投喂3-4次,时间分别为下午17:00、21:00,凌晨1:00和5:00,每天逐渐添加投喂量10-20%,期间,进行病害防治,每半个月用消毒剂全池泼洒,以杀灭病菌;
(6)成品海虾捕捞:50-60 天后,对池中的海虾进行放水收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的中药添加剂包含以下原料组分以及重量份:金钱草10-20份、紫云英 10-20份、蒲公英10-20份、桑叶10-20份、菊花10-20份、甘草10-20份、金银花10-20份、贯众10-20份、黄柏10-20份、人青叶10-20份。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的消毒剂为漂白粉或者硫酸铜或者菜籽饼中的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饲料和海虾养殖方法,添加多种具有抗病功效的中药添加成分,有效促进了海虾生长、提高其抗病能力,提高了海虾的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合理分时间段投放饲料,并且按量逐渐递增,及时补充了海虾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保证了海虾的营养和肉质肥美。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对本发明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并实施。
实施例1
一种淡水养殖海虾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制备饲料:将玉米 150-250份、大豆 100份分别洗净、晒干、磨成粒径为0.5mm的颗粒,混合均匀,添加中药添加剂100份,制备得到饲料;
(2)虾池建造:新建虾池,暴晒2天后池底进水20cm,利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清除野杂鱼虾,消灭病原微生物;池塘清淤消15天后开始进水50cm,以培养池中的基础生物饵料;期间,用无机肥尿素、过磷酸钙每隔日以等量追肥一次,于7天后水色呈浅黄绿色,透明度在30cmcm即可;
(3)虾苗培养:虾苗放养前,将从育苗场购买的体长为0.6-1cm的虾苗,置入配置增氧设备、水温22℃,池内日换水量达20%,每立方米水虾密度为300尾左右的中间培养池中,开始连续投喂加入步骤(1)中饲料和培养液,每日投喂量为虾苗重量的4%,25天后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翁绍瑀,未经翁绍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92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挂断通话的方法、可读存储介质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利清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