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海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防治EBV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8207.3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6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顾琼;徐峻;刘少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49/743 | 分类号: | C07C49/743;C07C49/747;C07C45/78;C07C45/79;C07C35/42;C07C29/74;C07C29/76;C07C39/23;C07C37/68;C07C37/82;A61P31/2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棠 提取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防治 ebv 病毒感染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海棠提取物,所述铁海棠提取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中,R1和R2成环形成环己烯或苯基、所述环己烯或苯基上任意一个或多个氢被R4取代:R4选自氢、羟基、羰基、C1~C5的醇基或C1~C5的烷基,或R4与环己烯或苯基上的碳形成羰基;R3为氢、羟基或羰基。本发明提供的铁海棠提取物对于EBV的复制裂解期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对宿主细胞毒性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应用于制备防治EBV病毒感染的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活性成分和药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铁海棠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防治EBV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最早由Epstein、Barr等成功从非洲恶性淋巴瘤的细胞中分离得到,属于癌病毒家族中疱疹病毒的γ亚家族,属于γ型人类疱疹病毒。EBV主要感染B淋巴细胞和上皮细胞,被感染细胞容易发生形态变化和恶性增殖等变化,并表达多种EBV病毒基因,引起患者疾病。EB病毒与多种人类肿瘤发生相关,如Burkitt’s淋巴瘤、何杰金病、鼻咽癌以及胃癌等。以上癌症已被证实与EBV感染相关,但目前尚未有针对γ疱疹病毒的上市特效药。现有的抗病毒药物如嘌呤核苷类似物对α和β亚型疱疹病毒感染均有较理想的抑制效果,但对EBV引起的相关疾病并无明显效果,目前医药界迫切需要针对EBV感染疾病的特效药,从而改善γ型人类疱疹病毒引起的相关恶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从中草药中发现活性化合物或者先导物是目前国内外研究新药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已经报道了一些天然化合物具有抗EBV活性,包括倍半萜、三萜、黄酮类等。目前约有近百个品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实验。
现有技术中未见有铁海棠提取物及其二萜成分的抗EBV病毒裂解复制活性的报道,此外也没有该化合物抑制病毒裂解复制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铁海棠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铁海棠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铁海棠提取物在制备防治EBV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海棠提取物,所述铁海棠提取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其中,R1和R2成环形成环己烯或苯基、所述环己烯或苯基上任意一个或多个氢被R4取代:R4选自氢、羟基、羰基、C1~C5的醇基或C1~C5的烷基,或R4与环己烯或苯基上的碳形成羰基;R3为氢、羟基或羰基。
优选地,当R1和R2成环形成环己烯时,所述铁海棠提取物的结构式如式(II)所示:
R3为氢、羟基或羰基;R4为氢、羟基或羰基;R5为氢、羟基或羰基;R6为氢、C1~C5的醇基或C1~C5的烷基;R7为氢、C1~C5的醇基或C1~C5的烷基。
优选地,R5为羟基或羰基;R6为氢、C1~C3的醇基或C1~C3的烷基;R7为氢或C1~C3的烷基。
优选地,当R1和R2成环形成环己烯时,所述铁海棠提取物的结构式如式(II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未经广州中大南沙科技创新产业园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82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音量大小的风扇转速控制方法及电路
- 下一篇:一种精密智能反馈水压强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