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基站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959.8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43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尚雁秋;刘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0 | 分类号: | H04W74/00;H04W7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行 数据 发送 方法 基站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基站,该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包括:若检测到小区为超远覆盖小区,则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参数;根据位置参数,判断UE是否位于预定区域内;若是,则获取UE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值;根据CQI值,判断UE是否处于多流传输模式下;若是,则通过指定天线向UE发送下行数据。从而提高位于基站附近区域内的UE的信干噪比,并有效地降低用户下行误码率,从而提升小区整体吞吐量以及资源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基站。
背景技术
目前,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中,为扩大基站覆盖范围通常在基站中采用两个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及两副天线,以覆盖相同区域。
现有技术中,基站通过两副天线在相同的极化方向上发送相同的数据,在端口0(Port0)和端口1(Port1)上同时发送参考信号和数据信号,其中,相同Port上的信号做非相干信号叠加,理论上可以带来3dB的功率增益。但是,当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处于好点,即离基站较近的位置时,基站将启用TM(Transmission mode,传输模式)3等多流传输模式。通过外场测试显示的分析结果,在该场景下,由于TM3等多流传输模式对功率增益并不敏感以及信号的叠加是非相干的,因此,会产生负增益,从而导致在好点的UE出现BLER(BlockErrorRatio,误码率),并需要进行重传,造成吞吐量降低以及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而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及基站,以解决在多流传输模式下的非相干信号叠加,导致负增益,从而使好点的UE出现BLER,并需要进行重传,造成吞吐量降低以及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行数据发送方法,应用于通过两副或两副以上天线覆盖目标小区的基站,所述方法包括:
若检测到目标小区为超远覆盖小区,则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参数;
根据位置参数,判断UE是否位于预定区域内;
若是,则获取UE的信道质量指示CQI值;
根据CQI值,判断UE是否处于多流传输模式下;
若是,则通过指定天线向UE发送下行数据。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按照以下方式判定目标小区是否为超远覆盖小区:
检测本地存储的配置参数;
根据配置参数,判断目标小区是否为超远覆盖小区。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获取用户设备UE的位置参数的步骤,具体包括:
向UE发送专用随机接入触发信息;
根据接收到的来自UE的专用随机接入响应信息,获取位置参数。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位置参数包括时间提前量TA以及到达方位角AOA。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根据位置参数,判断UE是否位于预定区域内的步骤,具体包括:
根据TA计算UE到基站的距离值;
判断距离值是否未超过第一预定范围;
若是,则判断AOA是否未超过第二预定范围;
若是,则确定UE位于预定区域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中,基站通过两副或两副以上天线覆盖目标小区,所述基站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9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