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7780.2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2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玲;张惠芳;钱奎梅;曹文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F7/24 | 分类号: | B01F7/24;B01F3/04;B01F7/16;B01F15/00;B01F15/02;C02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221018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水处理 纳米 气泡 发生器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纳米气泡发生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把直径在0.1μm~50μm的微小气泡称为微纳米气泡,其具有与普通气泡不同的特性,这一点已引起人们的注意。早在1970年,Bowonder等科学家就已经研究了多孔盘制造气泡的技术;1979年,Takahashi等开展了对压力溶气析出气泡技术的研究;1991年,Ketkar等开展了对电解析出气泡技术的研究,使得微纳米气泡的发生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如剪切法、加压溶解法、电解法等。
目前,微纳米气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由于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在形成气泡的浓度、尺寸均匀性以及装置能耗等方面与传统气泡发生装置相比都有较大的优势,因而在化工、环境和医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对普通气泡发生装置,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制造难度、能耗及维护费用都明显增大。针对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进行简化设计,降低制造难度;进行能耗分析,降低能耗等将是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技术未来研究的重点。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的技术尚未发展成熟,现有的传统工艺、处理方法仍具有处理成本高、制造难度大等缺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包括:水箱1,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2,输气泵3,智能控制器4,输气管5,气体流量控制阀6;所述水箱1内部设有清水,水箱1内部底平面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2,所述智能控制器4位于水箱1上表面,所述输气泵3位于智能控制器4一侧,输气泵3与智能控制器4导线控制连接,输气泵3用软管与外接气瓶相连;所述输气管5一端连接输气泵3,输气管5另一端连通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2,所述气体流量控制阀6位于输气管5外径表面,气体流量控制阀6与智能控制器4导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2包括:螺旋搅拌室2-1,旋流潜水泵2-2,螺旋搅拌装置2-3,气液混合室2-4,进水口2-5,净化膜2-6,输气口2-7,节流释气装置2-8;所述螺旋搅拌室2-1为中空长方体结构,螺旋搅拌室2-1内部底平面设有旋流潜水泵2-2,所述旋流潜水泵2-2与智能控制器4导线控制连接;所述螺旋搅拌装置2-3位于旋流潜水泵2-2输出主轴上,螺旋搅拌装置2-3由螺旋杆、螺旋叶片组成;所述气液混合室2-4位于螺旋搅拌室2-1侧壁,气液混合室2-4与螺旋搅拌室2-1焊接固定,气液混合室2-4一端与螺旋搅拌室内部相互贯通,气液混合室2-4另一端设有进水口2-5,所述进水口2-5一侧设有净化膜2-6,所述净化膜2-6由纤维材料制成;所述气液混合室2-4上部表面设有输气口2-7,所述输气口2-7为圆形孔,输气口2-7直径范围在5mm~20mm之间;所述节流释气装置2-8位于螺旋搅拌室2-1上表面,节流释气装置2-8与螺旋搅拌室2-1焊接固定,节流释气装置2-8与螺旋搅拌室2-1内部相互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释气装置2-8包括:节流释气室2-8-1,微纳米气泡发生室2-8-2,节流释气塞2-8-3,节流释气孔2-8-4,压力传感器2-8-5;所述节流释气室2-8-1为矩形截面的弯管组成,节流释气室2-8-1水平方向端面设有微纳米气泡发生室2-8-2,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室2-8-2一侧设有节流释气塞2-8-3,所述节流释气塞2-8-3与节流释气室2-8-1内壁通过卡槽固定,节流释气塞2-8-3表面设有节流释气孔2-8-4,所述节流释气孔2-8-4直径范围在2.5mm~13.5mm之间;所述压力传感器2-8-5位于节流释气室2-8-1内部侧壁,压力传感器2-8-5与智能控制器4导线控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节流释气塞2-8-3由高分子材料压模成型,节流释气塞2-8-3的组成成分和制造过程如下:
一、节流释气塞2-8-3组成成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工程学院,未经徐州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7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激光切割布料切割装置
- 下一篇:电池上料机构和具有该机构的全自动环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