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077.1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3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周军;黄勇;刘博;于昕哲;包予佳;姚修远;邓禹;谷琛;王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9/023 | 分类号: | B08B9/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方艳辉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墙 管用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供液装置和喷射装置;其中,供液装置连接于本体,用于储存预设电阻率的液体;喷射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本体,且与供液装置相连接,喷射装置用于接收且向穿墙套管喷射液体。本发明中,通过喷射装置向穿墙套管喷射具有预设电阻率的液体,利用喷射装置喷射该液体时产生的冲击力冲刷穿墙套管上的积雪,并且,该液体还可以融化积雪,从而实现了快速、彻底地清除穿墙套管上的积雪,提高了除雪效率,由于该液体具有预设电阻率,所以即使穿墙套管正常工作,该液体也不会因导电而造成人身安全隐患,确保了除雪装置的安全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
背景技术
高压穿墙套管作为高压输电系统的重要设备,是高压引线绝缘的核心部件,高压穿墙套管的性能和质量对线路穿过墙壁时的绝缘隔离和链接过渡具有重要作用。若高压穿墙套管由于发生电击穿或者绝缘闪络,使得穿墙套管的绝缘性遭到破坏,会对高压输电系统的其他设备以及电力运行均造成严重破坏。据统计,高压换流站发生的闪络事故中,高压穿墙套管及设备外瓷套的闪络事故约占总数的70%。
高压穿墙套管发生电击穿和绝缘闪络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在寒冷气候条件下,高压穿墙套管的表面积雪或者积冰易导致穿墙套管发生电击穿和绝缘闪络事故,使得高压电气设备在高压运行中发生故障。因此,及时清除高压穿墙套管的积雪是防止闪络事故的关键。目前,高压穿墙套管的除雪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清雪和风机风力除雪等。其中,人工清雪需要在停电工况下完成,并且,容易造成人身安全隐患;而风机风力除雪的除雪效率较低,不利于对积雪的快速清除。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高压穿墙套管的除雪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该装置包括:本体、供液装置和喷射装置;其中,供液装置连接于本体,用于储存具有预设电阻率的液体;喷射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本体,且与供液装置相连接,喷射装置用于接收且向穿墙套管喷射液体。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喷射装置包括:喷射座和喷射管;其中,喷射座连接于本体,喷射管与喷射座可转动连接,并且,喷射管与供液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喷射座包括:第一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和转动体;其中,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均与本体相连接,转动体可转动地夹设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并且,转动体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通过紧固件相连接;转动体开设有第一通孔,喷射管穿设且连接于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相对位置处均开设穿设孔,转动体开设有第二通孔,螺栓依次穿设第一支撑体的穿设孔、第二通孔和第二支撑体的穿设孔且与螺母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供液装置包括:连接于本体的储水箱、水泵和电源;其中,储水箱通过水泵与喷射装置相连接,储水箱用于储存液体;电源与水泵电连接,用于为水泵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供液装置还包括:功率调节装置;其中,功率调节装置连接于本体,功率调节装置的一端与电源电连接,另一端与水泵电连接,用于调节水泵的功率。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还包括:遥控装置和控制装置;其中,遥控装置用于发送输入信号;控制装置与遥控装置和电源电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接收输入信号,并根据输入信号控制电源为水泵供电。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本体包括:三个隔板和两个支撑板;其中,三个隔板并列设置,并且,相邻两个隔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两个支撑板分别与三个隔板的端部相连接;储水箱置于最下方的隔板,水泵置于中间的隔板,喷射装置可转动地连接于最上方的隔板。
进一步地,上述穿墙套管用除雪装置中,储水箱包括:箱体和与箱体可盖合连接的箱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0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