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羧酸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7000.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92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5 |
发明(设计)人: | 罗琼;刘洪锦;王万林;杜辉;董建国;翟立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4B24/26;C04B103/3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林高锋 |
地址: | 20150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羧酸 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使用方法 | ||
1.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室温以及搅拌状态下,向底料C中加入溶液A和溶液B,所述加入的方式为滴加;所述溶液A和所述溶液B分别从一高位槽A和一高位槽B中滴加到所述底料C中,在开始加入所述溶液B的5~10min后加入所述溶液A,进行聚合反应;所述溶液A的加入速度以270~300min时加完为准,所述溶液B的加入速度以300~330min时加完为准,在加完所述溶液A和溶液B后,继续反应60~120min;所述溶液A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丙烯酸7~10份、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3~7份、L-抗坏血酸0.15~0.35份、甲醛合次硫酸氢钠0.1~0.2份、链转移剂0.65~1.35份和水41~49份;所述溶液B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引发剂0.5~1.0份和水53~61份;所述底料C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聚醚DD-524 100份、双氧水0.3~0.6份和水56~60份,其中,所述的聚醚DD-524来源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全称为甲基烯丁基聚氧乙烯醚DD-524,数均分子量为1800~3400,起始剂为异戊烯醇,羟值范围为16.5~31.2;
(2)用4~7重量份的pH调节剂调节聚合反应后的物料的pH值至7.0~9.0,即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的用量为8~9份;
所述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用量为4~6份;
所述双氧水的用量为0.4~0.5份;
所述引发剂为0.5~0.8份的过硫酸铵和0~0.2份的过硫酸钠;
所述L-抗坏血酸的用量为0.15~0.25份;
所述甲醛合次硫酸氢钠的用量为0.12~0.18份;
所述链转移剂为0.6~1.0份的巯基乙酸和0.05~0.35份的巯基丙酸;
所述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所述pH调节剂的用量为5~6份;
所述水的用量为155~165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原料还包括丙烯酸羟丙酯,所述丙烯酸羟丙酯的含量为0.5~1.5份;当所述聚羧酸系减水剂的原料中包括丙烯酸羟丙酯时,丙烯酸羟丙酯纳入所述溶液A中进行制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A、溶液B和底料C在使用前分别经过混合至均匀的操作;
所述溶液A的加入速度以280~290min时加完为准,所述溶液B的加入速度以310~320min时加完为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合反应在聚合反应釜中进行;
在加完所述溶液A和溶液B后,继续反应75~105min;
步骤(2)中,在调节聚合反应后的物料的pH值时将料液混合均匀。
6.一种聚羧酸系减水剂,其特征在于,其由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
7.一种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羧酸系减水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步骤:将所述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水泥净浆混合,或者,将所述的聚羧酸系减水剂与混凝土混合,即可;其中,所述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水泥净浆中水泥重量的0.10%~0.20%;所述聚羧酸系减水剂的添加量为混凝土中水泥重量的0.20%~0.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大化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700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