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5800.2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3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雷;蔡海涛;洪达正;李向前;苏静;胡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27/10 | 分类号: | B21F27/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10001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射 混凝土 钢筋 制作方法 所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电站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边坡明挖边坡支护及地下洞室开挖支护普遍采用挂网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其钢筋挂网要求间排距均匀,节点焊接或绑扎牢固。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现场绑扎钢筋网和制作标准钢筋网片现场拼接,其中钢筋网片拼接方法可以保证间排距均匀,网片焊点牢固;但是纵横钢筋摆放时定位困难,容易造成纵横钢筋的间距不均匀,导致钢筋网片质量较差,且钢筋网片的制作比较费时。因此,目前制作钢筋网片时纵横钢筋难以摆放,容易造成纵横钢筋间距不均匀,导致制作的钢筋网片质量较差,作业人员工作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本发明在制作钢筋网片时可以使纵横钢筋的间距均匀,提高制作的钢筋网片质量,还可以提升作业人员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该方法是通过设置在托架上的一组横向网格筋和一组纵向网格筋的交叉节点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焊点,通过设置在交叉节点上的垂直于托架平面的定位短钢筋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摆放位置,然后对摆放好的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进行焊接。
前述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所用的支架,包括托架,托架一端下方设有支撑腿;所述的托架包括托架框,托架框中设有横向网格筋和纵向网格筋,横向网格筋与纵向网格筋交叉节点处设有垂直于托架平面的定位短钢筋,即所述的定位短钢筋垂直设在横向网格筋与纵向网格筋交叉节点处。
前述的支架中,所述支撑腿由竖向支撑杆和横向连接杆组成。
前述的支架中,所述支撑腿与托架呈45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通过设置在托架上横向网格筋和纵向网格筋的交叉节点上的定位短钢筋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摆放位置和焊点,使纵横钢筋的间距均匀,提高制作的钢筋网片质量;通过支撑腿与托架托架呈45度设置,缩短纵横钢筋摆放和定位的时间,并提供有利的作业角度,提升作业人员工作效率。综上所述,本发明在制作钢筋网片时可以使纵横钢筋的间距均匀,提高制作的钢筋网片质量,还可以提升作业人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托架,2-支撑腿,3-托架框,4-横向网格筋,5-纵向网格筋,6-定位短钢筋,7-竖向支撑杆,8-横向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及所用的支架,如图1至图3所示,该方法是通过设置在托架上的一组横向网格筋和一组纵向网格筋的交叉节点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焊点,通过设置在交叉节点上垂直于托架平面的定位短钢筋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摆放位置,然后对摆放好的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进行焊接。
前述的喷射混凝土钢筋网片制作方法所用的支架,该支架包括托架1,托架1一端下方设有支撑腿2;所述的托架1包括托架框3,托架框3中设有横向网格筋4和纵向网格筋5,横向网格筋4与纵向网格筋5交叉节点处设有垂直于托架1平面的定位短钢筋6,即所述的定位短钢筋6垂直设在横向网格筋4与纵向网格筋5交叉节点处;所述支撑腿2由竖向支撑杆7和横向连接杆8组成;所述支撑腿2与托架1呈45度。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将用于钢筋网片制作的钢筋置于托架之上,通过设置在托架1上的一组横向网格筋7和一组纵向网格筋8的交叉节点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焊点,通过设置在交叉节点上的定位短钢筋6确定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的摆放位置,使制作钢筋网片的纵横钢筋的间距均匀,提高制作的钢筋网片质量,然后对摆放好的制作钢筋网片的钢筋进行焊接;通过支撑腿2与托架1呈45度,缩短纵横钢筋摆放和定位的摆放时间,并提供有利的作业角度,提升作业人员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安徽绩溪抽水蓄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580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