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5428.5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0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16 |
发明(设计)人: | 陈璞;吴建兴;王春波;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5/10 | 分类号: | A61N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郭德忠 |
地址: | 2251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验证 射野 照射 直线加速器 患者治疗 中断 放疗设备 记录文件 记录中断 系统记录 有效状态 自动记录 记录 指令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方法和系统,属于外照射放疗设备技术领域。系统在患者治疗前根据先前产生的治疗记录文件验证选择的射野是否为有效状态,只有射野有效时,系统才发允许出束指令对患者进行照射。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系统记录已治疗的剂量,如果治疗中断,记录中断时的剂量和中断原因,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自动记录每次照射时各射野的治疗状态并进行验证,本发明的系统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外照射放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直线加速器是目前用于放射治疗的主要设备,70%的肿瘤患者可以通过放疗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患者在应用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时,一个疗程一般要分20次左右,每次治疗的射野数有时多达十几个,对于操作员来说在操作加速器时很容易造成患者重复照射或漏照的情况,而且在照射过程中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或患者位置偏移而中断照射的情况,还需要继续照射中断时剩余的剂量。因此治疗过程记录对于用直线加速器来放射治疗肿瘤患者尤为重要。
目前大部分医院中采用人工填写计划记录单的方式来记录治疗过程,部分采用计算机管理的医院采用在计算机中手工输入的方式将患者的治疗记录录入数据库中。以上的记录方式都存在操作不便,容易产生错误,而且直线加速器治疗时不能提示操作员并阻止诸如重复照射等错误的操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方法和系统,在患者整个治疗过程中,自动记录每次照射时各射野的治疗状态并进行验证,具有安全可靠、使用方便和结构简单的优点。
一种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系统,该系统包括通信接口电路、开关量接口电路、剂量监测模块、联锁检测模块和治疗记录验证模块;
所述通信接口电路以RS485串口与直线加速器主机的ADC系统(自动剂量控制系统)电路连接;ADC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电离室对加速器产生射线的电离辐射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积分电路和单片机转化为实时剂量值;
所述剂量监测模块通过通信接口电路接收直线加速器ADC系统发送的实时剂量信息并进行转换处理,生成患者当前射野已治疗的剂量;
所述开关量接口电路与直线加速器主机的辅助系统电路连接,接收直线加速器辅助系统输出的多路联锁开关量信号;辅助系统的功能是监测加速器各调制器、加速管等所有分系统的工作状态,将各分系统的故障状态转化为开关量电信号;
联锁监测模块通过开关量接口电路接收直线加速器辅助系统产生的多路联锁开关量信号并进行逻辑合成处理,生成患者治疗中断时的原因。
所述治疗记录验证模块在患者治疗前,根据先前产生的治疗记录文件验证选择的射野是否为有效状态,未治疗或治疗中断均为有效状态,只有射野有效时,治疗记录验证模块才发允许出束指令给加速器主控模块,加速器主控模块在收到允许出束指令后,控制加速器主机的出束照射系统出束对患者进行照射。
进一步地,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剂量监测模块和联锁监测模块记录已治疗的剂量,如果治疗中断,记录中断时的剂量和中断原因。
一种直线加速器的自动治疗记录验证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第一步:一个患者当日治疗前,在读取该患者的治疗计划数据时,生成一个唯一的该患者当日治疗记录文件;
治疗状态分为未治疗、已治疗、治疗中断三种状态,创建治疗记录文件时,默认的治疗状态为未治疗状态;
中断治疗原因包括操作员手动断高压停止出束、设备故障、剂量率操作预置范围或治疗时间超过预置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54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