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4893.7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74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烨;尹丽妍;蔡云鹏;何晨光;虞素灵;苗芬;何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A61B5/117;A61B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信号 身份 识别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信息认证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种新的身份验证方法代替传统的口令和密码——生物身份识别技术。生物身份识别技术(Biometric IdentificationTechnology,BIT)是指利用人体生物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唯一的(与他人不同),是可以测量或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目前,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理特征有手形、手纹、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心电信号、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击键、声音、步态等。基于这些特征,人们己经发展了手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声音识别、步态识别及多种生物特征混合识别等诸多识别技术。然而,上述生物识别技术被仿制和窃取的危险性较高。
进一步地,心电信号是人体心脏跳动产生的生物电势信号,由于不同人的心脏位置、大小、形状、胸部构造、年龄、性别、体重、情绪和运动状况等因素都不相同,因此心电信号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可用于识别人的身份,并且不易被仿制、窃取和伪造,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但是,现有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技术仅是进行初次检测,即将待测试的心电信号与模板进行比对,从而完成身份识别。但该种识别技术难以保证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及其装置,以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包括:
接收待测心电信号的输入并待测心电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
提取经过去噪预处理后的待测心电信号的当前变换特征向量及当前解析特征向量;
根据当前变换特征向量及变换特征向量模板库得到识别子集;
根据当前解析特征向量及解析特征向量模板库对识别子集进行二次验证以得到身份识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测心电信号的输入并对待测心电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
提取模块,用于提取经过去噪预处理后的待测心电信号的当前变换特征向量及当前解析特征向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当前变换特征向量及变换特征向量模板库得到识别子集;
验证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解析特征向量及解析特征向量模板库对识别子集进行二次验证以得到身份识别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对待测心电信号进行去噪预处理,从而消除了待测心电信号中的肌电噪声等干扰所带来的影响,提高了后续特征提取和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先根据当前变换特征向量及变换特征向量模板库得到识别子集,即对待测心电信号进行初次验证,再根据当前解析特征向量及解析特征向量模板库对识别子集进行二次验证,即对待测心电信号进行二次验证,从而提升了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的示意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解析特征向量模板数据库的示意流程图;
图3a是心电信号正向的示意图;
图3b是心电信号倒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生成变换特征向量模板数据库的示意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提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心电信号的身份识别方法的示意流程图。如图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4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