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刺针用防刺伤的保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3278.4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0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阳小青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44228 | 代理人: | 刘媖 |
地址: | 510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刺针 刺伤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穿刺针用防刺伤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用于静脉输液治疗的医疗器械,静脉留置针操作简便,适用于任何部位的穿刺,同时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在临床上深受护患欢迎。在临床使用时,穿刺针引领留置针套管进入人体的静脉血管。见到回血后,确认静脉穿刺成功,将穿刺针抽出,而只将材质柔软的留置针套管保留在静脉血管内。药液通过留置针套管输入人体。留置针套管采用柔软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制成,可在人体静脉安全留置时间内使用,并随人肢体运动而与静脉同步弯曲,使得注射部位仍可自由动作,不会有刺穿静脉之虞。这样就避免了频繁穿刺给患者造成痛苦。
然而在临床操作中发现,在医护人员抽出静脉留置针的穿刺针时,穿刺针的针尖会有一定可能刺伤医护人员。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一种习见但通常被人忽视的本能反应,以生活中常见的拔出瓶塞的动作为例:当人一手握持瓶体保持静止,另一只手用力拔出瓶塞时,拿着瓶塞的手在趋于远离瓶体的甩动过程中会有一个迅速停止并反向回缩的动作,该动作是人为了避免手在快速甩动时撞到硬物的一个本能反应,基本很难被克服。和拔瓶塞一样,医护人员在用力拔出穿刺钢针后,持有钢针的手同样会有一个回缩的过程,而此时针头恰好对应医护人员的另一只手。一旦回缩动作过大,粘有患者血液的穿刺钢针会误伤医护人员,进而可导致医护人员被患者血液中所携带病菌感染。除此之外,当处理废弃穿刺针时同样可能导致工作人员被刺伤,给医疗垃圾专项处理造成困难,从而造成严重的社会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过一种穿刺针用防刺伤的保护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穿刺针用防刺伤的保护装置,包括穿刺针座,所述穿刺针座与穿刺针紧固连接,穿刺针座与穿刺针连接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弹簧状。
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头部线圈数量大于中部和底部。
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无压缩状态下长度大于穿刺针延伸出穿刺针座部分的长度。
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直径小于穿刺针座。
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直径小于留置针座插入端的直径。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穿刺针使用过程中一旦回缩动作过大,粘有患者血液的穿刺钢针会误伤医护人员,进而可导致医护人员被患者血液中所携带病菌感染的问题,且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适用于直型和Y型留置针,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半插入状态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完全插入的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2完全插入的状态图。
1-穿刺针座;2-穿刺针;3-保护罩;4-保护罩头部;5-留置针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穿刺针座,所述穿刺针座与穿刺针紧固连接,穿刺针座与穿刺针连接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弹簧状,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头部线圈数量大于中部和底部,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无压缩状态下长度大于穿刺针延伸出穿刺针座部分的长度,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直径小于穿刺针座,所述弹簧状的保护罩直径小于留置针座插入端的直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在穿刺针穿刺血管后,抽出穿刺针时,弹簧随着穿刺针座的后移而复位,直至完全复位后,弹簧会将穿刺针完全包裹,有效防止刺伤。
实施例2,如图3所示,本发明包括穿刺针座,所述穿刺针座与穿刺针紧固连接,穿刺针座与穿刺针连接端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为折叠管状,保护罩材料为高弹性材料,保护罩直径小于穿刺针座,保护罩直径小于留置针座插入端的直径,保护罩无压缩状态下长度大于穿刺针延伸出穿刺针座部分的长度。
如图4所示,本发明在穿刺针穿刺血管后,抽出穿刺针时,伸缩管随着穿刺针座的后移而复位,直至完全复位后,伸缩管会将穿刺针完全包裹,有效防止刺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阳小青,未经欧阳小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32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