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防手震构造体及具备其的相机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2956.5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7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特欧有限公司;韩国英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 代理人: | 杨贝贝,臧建明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市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防手震 构造 具备 相机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防手震构造体及具备其的相机模块,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组装容易、准确地修正手震且对外部冲击较强的光学防手震构造体及具备其的相机模块。
背景技术
逐渐广泛地采用移动用超小型相机模块。采用在移动设备的超小型相机也根据顾客的需求而要求高像素与变焦(Zoom)功能及自动对焦(AF:Auto focus)等功能。
相机模块为了实现高像素而像素(pixel)尺寸变小,而且在使相机或移动设备的快门进行动作的瞬间,即便发生较小的手震,由图像传感器摄像的图像的焦点也会发生变形,因此存在画质下降而无法获得清晰的照片的问题。
如上所述的因手震引起的画质下降是因经由光学系统的透镜的光与透镜的光轴发生变形而发生。因此,为了防止所述画质下降,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而使光轴与光的入射路径一致、或沿与光轴垂直的方向移动图像传感器而修正手震。
图1是提供手震修正功能的常用的相机模块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常用的相机模块的概略剖面图。具备手震修正功能的常用的相机模块包括:传感器电路板110,安装有图像传感器111;基底外壳120,设置到传感器电路板110上;光学系统150,收容到基底外壳120;光学防手震(Optical Image Stabilizer,OIS)致动器140,补偿因光学系统150的晃动引起的位移;悬线160,支持光学系统150;及防护盒170,覆盖基底外壳120的上部。光学系统150包括透镜筒151及透镜外壳152,透镜筒151以插入的方式设置到透镜外壳152的中心部。在常用的相机模块中,如果在使用者利用相机进行摄像时发生手震,则以如下方式修正手震:由位移传感器145感测所述手震,使包括电磁铁的光学防手震致动器140以向与上述手震相反的方向补偿移动的方式进行动作。
光学防手震致动器140包括光学防手震线圈141及磁铁143。在基底外壳120,以固定的方式设置安装光学防手震线圈141的柔性印刷电路板142。在光学系统150的内表面,以固定的方式设置具备磁铁143的磁轭144。在基底外壳120设置两个位移传感器145而在发生手震时感测x轴位移及y轴位移。
常用的相机模块使用光学系统150通过两个悬线160或四个线簧而与基底外壳120固定的方式。光学系统150呈如下构造:以通过线而点接触的状态与基底外壳120弹性结合,在基底外壳120的上部,在固定范围内自由地移动。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常用的相机模块的悬线结合在收容槽153的状态的立体图。如图1及图3所示,悬线160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插入到具备在光学系统150的插入孔154后,通过粘着剂固定到光学系统的外表面上部的a1、a2、a3及a4位置,通过粘着剂而在b1、b2、b3及b4位置与基底外壳120固定。结果,在常用的相机模块中,光学系统150与基底外壳120的结合呈通过线w1、w2、w3、w4而在四个角隅弹性结合的构造。然而,这种利用线实现的结合具有若干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下:悬线160是通过手工作业插入到光学系统150,由于悬线160的直径细至无法由肉眼观察到的程度,故而在组装时发生折断等而难以组装,因此具有产率下降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为难以对手震进行补偿处理。在常用的相机模块的悬线方式(或线簧方式)的情况下,使用直径较小的圆形的线,因此即便以沿x轴方向移动相应的线的方式进行控制,力也会向所有方向分散,因此表现出也沿y轴方向移动的特性。因此,常用的悬线(或线簧)方式具有为了补偿移动而需向45°方向控制移动的不便。
利用图4对这种问题进行说明。图4是从上部观察图3所示的常用的相机模块中的光学系统与悬线的结合构造所得的概略俯视图。在如图4所示的四个线w1、w2、w3、w4结合方式的情况下,即便仅向x轴方向施加力,力也会向y轴方向分散,因此也沿y轴方向发生移动。因此,在线结合方式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对手震修正进行控制,需向以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表示的45°方向控制移动。通常的智能手机利用位移传感器分别对手震移动感测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的移动量,由于需再次将所述移动量转换成用以向45°方向进行补偿的移动,因此具有产生转换误差,反而会导致补偿不准确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特欧有限公司;韩国英能公司,未经艾特欧有限公司;韩国英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2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