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2345.0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2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30 |
发明(设计)人: | 王荣军;吴健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普信氟硅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9/08 | 分类号: | C08F259/08;C08F230/06;C08F228/02;C08L51/00;C08L2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4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聚四氟乙烯 硼酸频哪醇酯 聚四氟乙烯 二氧杂螺 磷杂双环 乳液聚合 磺酰氟 羟甲基 全氟 辛烷 辛烯 制造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聚四氟乙烯,全氟(4‑甲基‑3,6‑二氧杂‑7‑辛烯)磺酰氟,1‑氧代‑4‑羟甲基‑2,6,7‑三氧杂‑1‑磷杂双环[2.2.2]辛烷,1,4‑二氧杂螺[4,5]癸‑7‑烯‑8‑硼酸频哪醇酯混合,升温至反应温度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了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PTFE超细粉(微粉)是低分子量的聚四氟乙烯,达到超细程度的PTFE超细粉,分子量低于1万以下, 粒径在0.5-15μm的PTFE微粉系列,不仅保持着聚四氟乙烯原有的所有优良性能,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如无自凝聚性、无静电效应、相溶性好、分子量低、分散性好、自润滑性高、摩擦系数降低,不结团,容易与油或有机液体相混,与其它固体微粒也可均匀混合明显等等。PTFE超细粉平均粒径小于5μm, 比表面大于10m2/g,摩擦系数0.06~0.07,润滑性好,能很好地分散在许多材料中。可用作塑料、橡胶、油墨、涂料、润滑油脂的防黏、减摩、阻燃添加剂, 也可作干性润滑剂制成气溶胶等。
CN103923264A涉及一种亲水亲油聚四氟乙烯微粉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亲水亲油聚四氟乙烯微粉是在溶剂中,在5-10份表面活性剂、1-3份浓H2SO4和1-3份阻聚剂存在的条件下将电子束辐照粉碎的15-30份聚四氟乙烯微粉通过接枝25-50份水溶性和40-80份油溶性单体制得。本发明通过在聚四氟乙烯微粉上接枝水溶性单体和油溶性单体,使得聚四氟乙烯微粉在保持原有优良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亲水亲油的功能,而且本发明聚四氟乙烯微粉分散性良好,与其它材料共混更均匀。
CN101899190B公开了一种聚四氟乙烯粒状粉末的制造方法,它包括:a)用悬浮法聚合制备聚四氟乙烯粗颗粒;b)粉碎、洗涤并干燥,得到聚四氟乙烯微粉;c)将步骤(b)得到的聚四氟乙烯微粉在一个混合器中与雾化的有机液体接触,从而将有机液体包覆在聚四氟乙烯微粉上;和d)在造粒槽的水相中造粒。用本发明方法具有连续化程度高、能耗低、颗粒均匀和产品性能好的优点。
CN103191818B公开了一种γ射线结合臭氧和四氯化碳制备PTFE超细粉的方法,包括:将干燥地聚四氟乙烯原料置于液氮中急冷;再用粉碎机粉碎成粒径为100-1000μm的聚四氟乙烯粉料;然后放到钴60装置的自动流水线的盛具中;在自动流水线上先喷淋臭氧和四氯化碳,然后再在通过钴60装置时进行辐照,辐照剂量40-60KGy,辐照时间根据钴60装置的放射性大小决定;自动流水线将经辐照的聚四氟乙烯粉料运输到辐照室外;放入气流粉碎系统,充分粉碎即可得到粒径在0.2-5μm的聚四氟乙烯超细粉。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增加聚四氟乙烯的降解率同时采用自动流水线也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有技术中在涂料材料的制备中,一般以0.01-10%浓度加入蜡。一般是PE蜡、PTFE蜡、PP蜡、酰胺蜡、FT石蜡、褐煤蜡、天然蜡、粗晶和微晶石蜡、聚乙烯共聚物、脱水山梨醇酯和金属茂蜡,和同样它们的共混物,以薄片、颗粒、粉末、分散体、乳液或微粉化物的形式加入这些蜡,常用的使用形式是粒度至多为4μm的精细微粉化粉末。使用这些蜡以在涂料材料中达到如下效果:更好的耐划痕性,更好的耐磨性,PTFE与其他树脂的混合蜡具有一定的阻燃性,但阻燃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了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
:聚四氟乙烯,全氟(4-甲基-3,6-二氧杂-7-辛烯)磺酰氟, 1- 氧代 -4- 羟甲基-2,6,7- 三氧杂 -1- 磷杂双环 [2.2.2] 辛烷 , 1,4-二氧杂螺[4,5]癸-7-烯-8-硼酸频哪醇酯混合,升温至反应温度进行乳液聚合,得到了一种阻燃聚四氟乙烯。
本发明提供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的制造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 油相溶液的配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普信氟硅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未经普信氟硅新材料(衢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234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