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01713.X | 申请日: | 2016-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91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吴正光;许珊珊;王二飞;杨宇轩;顾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A01G9/02;C02F1/00;C02F1/2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26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道路 径流 污染 处治 生态型 组合 护坡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径流污染治理效果好,且生态友好的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道路和各种交通工具为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它们对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分割、干扰、破坏和污染等各种负面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和扩大。目前,建设生态型道路的理念愈发成熟,透水铺装是其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植生型混凝土具有调蓄、生物适生、降噪等多种功能,对污水有一定的过滤净化能力,但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道路径流中的污染物种类更加复杂,污染负荷愈加严重,普通植生型混凝土已不能满足当前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要求。
目前,道路边坡防护形式大都采用硬质化满铺或简单植草防护。防护边坡硬质化程度过高,使得景观效果差。而简单植草防护坡作用较小,雨水冲刷易造成边坡土壤流失。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道路边坡防护径流污染处治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径流污染治理效果好,且生态友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的施工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包括一级防护坡、护坡道和二级防护坡,所述一级防护坡采用预制再生混凝土条装配成框格满铺,每个预制再生混凝土条纵向预留正八边形孔道,框格内现浇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所述护坡道采用植生型再生混凝土满铺防护;所述二级防护坡采用预制六角形再生混凝土块满铺防护。
实现本发明另一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坡面修整:根据设计坡比测量放线,进行削坡并精整坡面,按设计高程、宽度和深度,人工开挖压顶、脚槽、框格槽;
(20)框格装配:坡面修整验收合格后,将预制再生混凝土条装配成框格;
(30)摊铺混凝土:在菱形框格内匀实摊铺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
(40)植被种植:在硬化固结的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上撒土、撒播草种,覆土,养护;
(50)护坡道满铺混凝土:在护坡道满铺植生型再生混凝土;
(60)二级防护坡铺混凝土块:在二级防护坡满铺六角形再生混凝土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
(1)采用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作为边坡防护形式,在工程中使用混凝土再生骨料,既节省了大量建筑废弃物的处理费用,又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量,经济环境效益明显;
(2)将掺有硅藻土的植生型混凝土与再生混凝土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达到边坡防护的目的,同时增强了边坡材料对道路径流污染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对各项污染物的去除率较普通多孔混凝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对氨氮及重金属的净化效果明显,符合生态友好型道路的发展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现浇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配式再生混凝土预制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满铺六角形再生混凝土二级防护坡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六角形再生混凝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施工方法流程图。
图中:
1-混凝土护脚、2-六角形再生混凝土、3-二级护坡、4-护坡道、5-植生型再生混凝土、6-截水沟、7-垫层、8-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9-植被、10-装配式再生混凝土预制块、11-路肩、12-正八边形孔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用于道路径流污染处治的生态型组合护坡,包括一级防护坡、护坡道和二级防护坡,所述一级防护坡采用预制再生混凝土条装配成框格满铺,每个预制再生混凝土条纵向预留正八边形孔道,,如图3所示,框格内现浇植生型硅藻土再生混凝土,如图2所示;所述护坡道采用植生型再生混凝土满铺防护;所述二级防护坡采用预制六角形再生混凝土块满铺防护,如图4、5所示。
所述一级防护坡上相邻的再生混凝土预制块的孔道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1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