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永久性堵剂实现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的压裂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0308.6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33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殷桂琴;赵振峰;李宪文;张矿生;唐梅荣;杜现飞;李川;张翔;徐创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6 | 分类号: | E21B43/26;E21B33/13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永久性 实现 角度 天然 裂缝 油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永久性堵剂实现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的压裂方法,先使用通井规通井,再清洗井筒内的机械杂质;然后试压;对井筒内计划压裂段进行射孔;然后下压裂管柱进行压裂施工;然后泵注前置液:以段塞方式对前置液阶段多轮次挤注不同比例的大粒径暂堵剂,初步封堵高角度天然裂缝;再泵注携砂液:以小粒径堵剂和螺旋式段塞加砂方式充填高角度天然微裂缝,确保裂缝有效扩展;最后放喷、求产和完井。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效封堵了储层上下高角度天然裂缝,防止压裂过程中裂缝窜层,控制了缝高,实现长缝改造,保证储层的充分改造,形成适合高角度天然裂缝储层的压裂技术模式,初期产量提高2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井压裂改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永久性堵剂实现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的压裂方法。
【背景技术】
长庆油田盆地西北部天环坳陷位于天环坳陷和西缘冲断带,断层、裂缝发育。天环坳陷西北部及旬邑-黄陵等地区资源潜力巨大,是石油勘探、评价重点的区块。然而这些区块天然裂缝发育,部分区块如麻黄山、天环凹陷底水发育。从岩心观察情况看,该地区微裂缝开度以0-0.3mm为主,切深以0-20cm为主,微裂缝间距以0-3cm为主,裂缝以高角度构造裂缝为主,高角度、斜交和低角度构造裂缝所占比例为:53.7%、14.6%、31.7%。由于高角度裂缝发育易造成压裂主裂缝得不到充分改造,支撑剂充填效果差,或沿着高角度裂缝沟通底水,后期生产上表现为油井含水急剧上升,产量迅速下降,水处理工作量加大,油藏采出程度低甚至出现水淹井,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这类高角度发育的裂缝性地层的有效封堵技术一直是一个普遍难于解决的问题。
目前裂缝暂堵所用的暂堵剂主要有悬浮性堵剂、地下交联型堵剂和地面颗粒型堵剂等。普遍采用的是多级暂堵压裂工艺,通过暂堵剂(桥堵剂)的封堵作用提高缝内净压力,迫使天然微裂缝开启甚至产生裂缝转向,从而形成主裂缝与次生裂缝相结合的裂缝系统,微细裂缝的开启,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流阻力,提高储层基质向裂缝壁面的供油能力,从而实现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该工艺主要是通过主加砂阶段分级(2-3级)加入暂堵剂,使人工裂缝内压力不断增加,依次憋压开启压力更高的微裂缝。
上述工艺方法是优先开启与最大主应力方向近于平行或小角度相交的无效隐裂缝,使之转变为“张性”显裂缝,对于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发育的储层,上述工艺不适应。且堵剂类型受限,悬浮性堵剂易受紊流等作用影响,难以形成较大的压差阻力;地下交联型堵剂由于交联不均匀,不易达到所需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采用永久性堵剂实现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的压裂方法,以解决储层改造不充分低产及沟通高角度裂缝出水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永久性堵剂实现高角度天然裂缝油藏的压裂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使用通井规通井:通井至作业井的人工井底,确保井筒干净,检查作业井的内径是否有变形或堵塞,若作业井有变形或者堵塞,则修井;
S2、洗井:清洗所述井筒内的机械杂质;
S3、试压:对所述井筒进行试压测试;
S4、射孔:对所述井筒内计划压裂段进行射孔;
S5、下压裂管柱:下管柱至所述压裂段进行压裂施工;
S6、泵注前置液:以脉冲方式对前置液阶段多轮次挤注不同比例的大粒径暂堵剂,初步封堵高角度天然裂缝;
S7、泵注携砂液:以小粒径堵剂和螺旋式段塞加砂方式充填高角度天然微裂缝,确保裂缝有效扩展;
S8、放喷、求产和完井。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2中,清洗井筒机械杂质至返出洗井液中机械杂质含量不大于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3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