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200041.0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21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饶中浩;霍宇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7;H01M10/625;H01M10/655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相变 材料 空气 耦合 阶级 电池 管理 系统 | ||
1.一种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是:它包括底座(101)、设在底座(101)上的多块电池(104),多块电池(104)分组间隔排列在底座(101)上,所述的底座(101)上设有罩盖(301);所述多块电池(104)的电池极柱一侧朝上放置,靠近罩盖(301),间隔排列的电池(104)之间分别设有内部填充不同相变材料的多个相变材料箱,每个相变材料箱的前后两侧面上间隔布有不同密度和长度的多排外肋片(108),同一排位置的外肋片(108)沿着空气流动方向长度和密度呈阶级式分布,面对出风口(303)附近位置的外肋片(108)分布的密度和长度大于面对进风口(302)附近外肋片(108)分布的密度和长度;相变材料箱的内部侧板上间隔排列有多排内肋片(501);远离电池极柱内肋片的密度高于靠近电池极柱附近密度;所述外肋片(108)排列的密度沿着竖直向下方向逐渐减小,远离电池极柱的相变材料箱外肋片比靠近极柱位置的相变材料箱外肋片密度高;所述电池(104)、相变材料箱、底座(101)和罩盖(301)的间隙组成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01)上设有安装多块固定电池(104)的底座凹槽(103),底座(101)的周边设有与罩盖(301)相配合的底座螺钉孔(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罩盖(301)内上侧设有与电池和上相变材料箱相对应的罩盖凹槽(305),罩盖(301)的端边上设有与底座螺钉孔(102)相对应的罩盖螺钉孔(304),罩盖(3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302)和出风口(30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相变材料箱的个数和相变材料参考电池特性和所处工作环境而定,为2-4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相变材料箱的上相变材料箱的上下两端面均带有上相变材料箱凸起,下相变材料箱的上端面设有与上相变材料箱凸起或中相变材料箱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下端面上带有下相变材料箱凸起;上下相变材料箱之间的中相变材料箱的上端面开有与上相变材料箱凸起相配合的凹槽,下端面带有与下相变相材料箱相配合的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相变材料箱与电池接触位置均涂抹有绝缘导热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排内肋片(501)为具有较高导热能力的不锈钢、铜铝合金和低碳钢材料制作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相变材料/空气耦合的阶级式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排内肋片(501)的分布密度呈阶级式,沿着竖直向下方向密度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000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接触式电池热管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动力电池恒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