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CC的RFID双向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8185.7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29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杨育斌;沈金伟;柯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阅读器 双向身份认证 双向认证 初始化阶段 后续通信 认证更新 秘钥 对称 标签 验证 认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ECC的RFID双向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该方法通过认证初始化阶段、双向认证阶段、认证更新阶段,实现了RFID标签和阅读器的双向认证,通过验证的标签和阅读器使用对称秘钥K进行后续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射频识别身份认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ECC的RFID双向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device,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自动能够识别目标的技术;RFID系统主要由RFID阅读器、RFID标签、后端数据库三个关键组件构成,具有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远,携带信息量大,抗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能同时识别多个被标识的物体,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由于RFID系统使用无线通信技术在开放环境中传递消息,容易受到外部攻击,而身份认证技术是保证RFID系统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受限于终端硬件设备的成本,传统的身份认证技术难以在RFID系统上实现。
现有RFID身份认证方法分别基于以下3种协议及其变种协议:基于杂凑和随机函数的安全协议、基于树的安全协议、基于对称或非对称密码算法的安全协议;由于芯片技术的发展和公钥密码系统的优势,将公钥密码系统应用在RFID系统中成为RFID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基于公钥的RFID身份认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基于ECC的RFID双向身份认证系统及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标签与阅读器的双向认证,保障标签的隐私安全,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优势。
其中RFID系统包括标签、阅读器和后台数据库。所述认证方法包括:认证初始化阶段、双向认证阶段、认证更新阶段。
所述认证初始化阶段:阅读器和标签设置出厂参数;阅读器中的随机数发生器产生随机数Nr;计算消息Pr;然后广播消息(Query||Pr)。设置出厂参数,具体是指RFID系统选取合适的椭圆曲线参数,设置标签的IDS值和Nt的初始值;并录入后端服务器。消息Pr计算公式为Pr=Nr*G;其中G表示所选椭圆曲线的基点。
所述双向认证阶段:标签被激活之后,接收阅读器的消息,使用消息Pr结合标签私有数据计算消息Pt,S1;并发送IDS||Pt||S1至阅读器;阅读器再转发新消息IDS||Pr||S1||Pt||Nr给服务器。消息Pt计算公式为Pt=Nt*G,S1=Nt*Pr+InFo,其中InFo表示标签与服务器的秘密消息。
服务器收到消息之后,首先检查后台存储的IDS数据能否匹配消息中的IDS数据;如果数据匹配没有成功,表示服务器认证标签失败,协议终止;如果匹配成功,服务器计算S2、对称秘钥K的值。将消息S2通过阅读器发送给标签,秘钥K作为认证成功之后的对称秘钥。
标签端接收消息,按照公式认证服务器,如果认证成功,则双向认证结束。标签与服务器使用协商好的对称秘钥加密完成后续通信过程。否则,验证失败,终止认证程序。
所述更新阶段:标签被激活之后,发送认证消息,并使用NLAES算法更新标签的秘密Nt。服务器认证标签成功之后,验证IDSold==IDS,则更新IDSnew=IDSnew’;验证IDSnew==IDS,则更新IDSold=IDSnew,IDSnew=IDSnew’。标签端收到服务器端的双向认证消息,标签验证服务器端成功之后,更新IDS=IDSnew。
所述方法中IDSnew、对称秘钥K、消息C2的计算公式为:IDSnew=((IDSold&Pt)|((~ID)&Pr))),C2=ROT(Nr*Pt,C1),S2=C2+IDSnew,K=C2;其中非线性函数ROT(x,y)定义为:,N为参数长度,C1的值为Pt^Pr的汉明码权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蓝盾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81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草信息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工程布线故障点的监控系统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