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7935.9 | 申请日: | 2013-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7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承吉;许秀贤;朴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庆东NAVIEN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9/20 | 分类号: | F24H9/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梁兴龙;曹正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混合 控制 来自 回收 系统 热水 供给 温度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使用三通阀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包括:用于储存由废热换热器进行过换热的热水的热水箱,所述热水箱具有从废热源回收废热并产生热水的废热换热器、利用热水进行换热以提供供暖的供暖换热器和用于检测热水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热水器,所述热水器在达到由使用者设定的用于供暖和热水供给的设定温度之前对来自所述热水箱的进行过换热的热水进行加热并将所述热水供给到待加热并供给有热水的空间;三通阀,所述三通阀设置在从所述热水箱进入所述热水器中的热水管线上并可以选择性地将从所述热水箱流入的热水或直接水供给到所述热水器;和控制单元,如果所述热水箱的温度为低于所述热水器的热水供给设定温度的0℃~10℃,那么所述控制单元通过使用所述温度传感器来控制所述三通阀以切断来自所述热水箱的热水流入并将直接水供给到所述热水器。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第201380053408.9号的分案申请,第201380053408.9号的专利申请其申请日是2013年9月2日,发明名称是“使用三通阀或混合阀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和使用热水箱中的换热器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在重复利用废热的废热回收系统中的用于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三通阀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所述结构能够使用三通阀在热水供给应用过程中稳定地供给在热水供给设定温度下的热水并能够节省能量以提高系统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在重复利用废热的废热回收系统中的用于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混合阀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所述结构能够使用混合阀在热水供给应用过程中稳定地供给在热水供给设定温度下的热水并能够节省能量以提高系统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涉及一种在重复利用废热的废热回收系统中的用于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使用热水箱中的换热器控制来自废热回收系统的热水供给的温度的结构,所述结构能够使用三通阀在热水供给应用过程中稳定地供给在热水供给设定温度下的热水并能够节省能量以提高系统效率。
背景技术
一般地,废热回收系统是通过重复利用通常是从废热源排放和丢弃的废热(例如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的废热、内燃机(ICE)的废热、过剩热、垃圾焚烧的热、排水热和变电站的发热等)来供暖或供给热水的系统。
例如,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是将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环保发电系统,其在系统操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用作冷却水的废热。然而,PEMFC通常通过排气口将废热排放到外部并很少利用废热。因此,其不能主动地利用作为废热从该系统排放的热。
因此,已经开发出能够在使用已安装在家中的现有热水器装置等的同时容易对从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废热进行回收和重复利用的废热回收系统。
如图1所示,现有的废热回收系统1首先使用废热源10通过废热换热器21加热在热水箱20中储存的水,必要时,其次使用热水器30加热首先加热过的水以向使用者供暖和供给热水,因此,与直接使用温度较低的直接水的热水器相比能够获得节省更多能量的效果。
具体地,当使用者使用热水时,如果热水箱20的温度高于热水器30的热水供给设定温度,那么现有的废热回收系统1就直接使用热水箱20的热水,而如果热水箱20的温度较低,那么其还另外操作热水器30以达到热水供给设定温度。
然而,当热水箱20的温度稍低于热水器30的热水供给设定温度时,在当使用热水供给时由于热水器30的突然操作而引起的温度瞬时升高恐怕会引起烫伤,并且热水器30不必要的重复操作会造成诸如热水器30的耐久性降低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因此,已存在对用于提供使用者便利性并节省能量的废热回收系统的活跃研究和开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庆东NAVIEN公司,未经(株)庆东NAVIEN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79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