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96643.3 | 申请日: | 2016-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80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浩;李宗涛;吴灿标;李家声;李程;梁丽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62;H01L25/07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28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多个芯片封装的LED器件中,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封装形式:
1、正装LED芯片,多个芯片同时安装于一个LED器件中,焊接芯片所需的导线数量较多,且焊线时需要预留一定的焊线距离,因此多芯片器件的整体尺寸难以做到很小,同时焊线数量的增加会带来生产成本变高、生产效率变低、LED器件的可靠性差等问题。
2、为了解决正装LED芯片的问题,人们提出了倒装LED芯片,然而红色LED芯片由于芯片材料及生产工艺的限制,因此实现倒装红色LED芯片的难度大、成本高,因此通常仍采用垂直结构的红色LED芯片,故红色LED芯片封装时需要采用焊线实现电连接,即红色LED芯片导线电连接,其它颜色的LED芯片采用倒装芯片。
在正装LED芯片和倒装芯片同时安装于一个LED器件中时,倒装芯片的封装工艺需要采用金属材料和助焊剂进行固晶,随着LED器件的整体尺寸的缩小,芯片的间距和尺寸变得很小,采用金属材料固定存在材料流动造成芯片漏电,芯片间串联和污染正装LED芯片焊线位置等风险,采用助焊剂虽然可以避免漏电和串联问题,但是存在污染正装LED芯片焊线位置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LED结构及其制造方法,解决以上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正装LED芯片焊线区增加了金属凸台,防止污染红管焊线位置,且制造方法简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在红管焊线区增加了金属凸台,防止污染正装LED芯片焊线位置,且制造方法简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LED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
S1设置凸台:将LED支架准备好后,在所述LED支架的焊线区设置金属凸台,其中,所述LED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倒装芯片安装区、至少一个正装LED芯片安装区以及至少一个焊线区;或者,
将LED支架准备好,其中,所述LED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倒装芯片安装区、至少一个正装LED芯片安装区、至少一个焊线区以及设置于所述焊线区的金属凸台;
S2安装倒装芯片:在LED支架的倒装芯片安装区上点金属材料或助焊剂,将倒装LED芯片安装于所述LED支架上,其中所述倒装芯片的一端位于所述倒装芯片安装区,另一端位于所述焊线区;
S3安装正装芯片:在LED支架的正装芯片安装区上安装正装芯片;
S4焊线:焊接导线,导线的一端位于正装芯片上,另一端位于所述焊线区的金属凸台上;
S5胶体封装:采用封装胶体封装LED器件,所述封装胶体覆盖所有正装芯片、倒装芯片及导线。
优选地,在S1步骤完成后,采用研磨或微钻切削的方法将所述金属凸台的顶部磨平。
优选地,在S1步骤中,采用点金属材料工艺或焊线工艺在所述LED支架上设置金属凸台。
一种由上述方法制造的LED器件,包括:LED支架、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LED支架上的正装芯片、至少一个设置于所述LED支架上的倒装芯片、导线以及封装胶体,所述LED支架包括至少一个倒装芯片安装区、至少一个正装芯片安装区以及至少一个焊线区,所述倒装芯片一端位于所述倒装芯片安装区,另一端位于所述焊线区,所述正装芯片安装于所述正装芯片安装区,所述焊线区包括金属凸台,所述导线一端位于所述正装芯片上,另一端位于所述金属凸台上,所述封装胶体位于所述LED支架上,并覆盖所述安装芯片、所述倒装芯片以及导线。
优选地,所述金属凸台为铜凸台、金凸台或合金凸台。
优选地,所述金属凸台形状为圆柱体或立方体。
优选地,所述金属凸台的表面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LED支架包括一个正装芯片安放区,两个倒装芯片安放区以及一个焊线区,所述正装芯片安放区放置有一个正装红色LED芯片,所述两个倒装芯片安放区分别放置一个倒装蓝色LED芯片和一个倒装绿色LED芯片。
优选地,所述封装胶体为透明封装胶体。
优选地,金属凸台顶部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线与所述金属凸台的接触面面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66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活塞式润滑泵及其润滑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仿生抗冲蚀表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