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4175.6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2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龙新平;章君强;季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F5/10 | 分类号: | F04F5/10;F04F5/44;F04F5/46;F04F5/4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程欣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喉管 空化腔 空化 自动稳定装置 两股流体 射流空化 液体流量 减压 喷嘴 减压环 收缩管 流管 恒定 流量稳定性 出口压力 可维护性 流量稳定 脉动压力 上游 扩散管 能力强 吸入室 限位环 漩涡 喷入 压差 拥塞 传导 汇合 串联 响应 | ||
1.一种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流方向依次同轴连接的供流管(1)、管状吸入室(2)和空化腔(6);所述供流管(1)沿水流方向包括连为一体的总来流管(11)和喷嘴连接管(13),所述总来流管(11)的直径尺寸大于喷嘴连接管(13)直径尺寸;所述喷嘴连接管(13)出液端设置有喷嘴(5);所述喷嘴连接管(13)位于管状吸入室(2)内;所述空化腔(6)沿水流方向包括连为一体的收缩管(61)、喉管(62)和扩散管(63);所述管状吸入室(2)一端通过螺纹与总来流管(11)连接、另一端通过螺纹与收缩管(61)连接;所述总来流管(11)与喷嘴连接管(13)连接端的环形交接端面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吸入室(2)相通的吸入室供流孔(12);所述管状吸入室(2)与喷嘴连接管(13)之间设置有减压机构;所述管状吸入室(2)内壁上的减压机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环(3)和定位环(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机构包括若干个水平方向依次重叠放置的减压环(4),所述减压环(4)外径与管状吸入室(2)内径一致,内径大于喷嘴连接管(13)外径;所述减压环(4)纵截面为凹型;所述减压环(4)内侧的凹型依次连接形成锯齿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与管状吸入室(2)螺纹连接,限位环(3)与定位环(21)配合夹紧减压环(4)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纵截面为梯形;梯形上底远离减压机构,梯形上底端面的圆周上均匀设置有四个旋紧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室供流孔(12)为4个以上,采用中心对称等距的分布在总来流管(11)与喷嘴连接管(13)连接端的环形交接端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5)沿其水流方向为内径逐渐缩小;所述喷嘴(5)出液端位于收缩管(61)内,且喷嘴(5)出液端直径小于喉管(62)内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5)出液端设置有直流道(51),所述直流道(51)长度为出液端内径的0.2-0.3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化腔(6)中收缩管(61)为出液端小于进液端的锥形,喉管(62)为直管,扩散管(63)为出液端大于进液端的喇叭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射流空化的液体流量自动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5)出液端与喉管(62)入口距离为喉管(62)入口直径的0.5-1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417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