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93917.3 | 申请日: | 2016-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0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吴垠洲;杨佳伟;汤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5C19/18 | 分类号: | E05C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缘 摩擦 关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门窗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
背景技术
门在生活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门与门框之间有一定的缝隙,使得门很容易在风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被打开。传统技术采用在门上安装门锁或用胶带将一叠纸粘到门框上解决上述问题,但在很多场合,由于门需要经常开关而不适合上锁,或者门锁坏了但门没有换锁的价值,而用胶带将一叠纸粘到门框上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资源浪费及成本过高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它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节约资源、使用寿命长并解决了门容易被风吹开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包括夹子、把手、转轴、复位装置和摩擦带,所述的把手和转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复位装置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的摩擦带的数量为N个;所述的夹子呈“凵”形;所述的把手呈“U”形,把手中部两边均设置有一个钩子;两个所述的把手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的转轴与所述的夹子上下两侧的中部相铰接;所述的摩擦带两端均设置有两个圆形通孔,摩擦带两端的中部设置有两个方形缺口,所述的摩擦带安装在夹子外侧,所述的摩擦带两端的两个圆形通孔分别与夹子上下两侧的把手上的两个钩子相连接;所述的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活动贴片和固定贴片;所述的复位弹簧设置在转轴上,复位弹簧一端通过自身弹性穿过方形缺口与所述的活动贴片固定连接,复位弹簧另一端通过自身弹性与把手连接;所述的固定贴片设置在夹子外侧;所述的活动贴片与固定贴片相贴,且活动贴片与固定贴片之间具有吸引力。
优选的,所述的固定贴片为铁磁性材料,所述的活动贴片具有磁性。
优选的,所述的摩擦带由橡胶材质构成。
优选的,所述的摩擦带厚度为1.5毫米,所述的夹子厚度为0.5毫米。
优选的,所述的摩擦带宽度为2.5厘米;所述的夹子宽度为3厘米。
优选的,所述的摩擦带的数量为1~5个。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只需要将两个本装置分别夹在门框及门边缘上或对开的两扇门边缘上即可使用,方便快捷。
(2)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所述的摩擦带与所述的钩子相连接,摩擦带因使用时间长而磨损后只需要更换摩擦带不需要更换夹子及把手,更换快捷、节约成本。
(3)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活动贴片与固定贴片之间具有磁性吸引力,在更换或加减摩擦带时,会首先将两个把手向后掰动,而在此过程中,刚开始活动贴片和固定贴片之间由于磁性而彼此吸引贴在一起,即使使用中误碰把手使其转动一定角度,其也能恢复原状;再继续掰动,弹簧的弹力将克服磁力使活动贴片与固定贴片分离,从而使把手可以绕转轴自由转动,此时更换或加减摩擦带将会更加容易。
(4)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所述的摩擦带由橡胶材质构成,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5)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装置通过夹在门边缘及门框上来达到效果,对门及门框无损伤。
(6)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所述的摩擦带厚度为1.5毫米,所述的夹子厚度为0.5毫米,如果门缝较大,还可根据需要增加摩擦带的数量,符合一般情况下对门关紧的需求,适用范围广泛。
(7)本发明的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所述的摩擦带宽度为2.5厘米;所述的夹子宽度为3厘米,防止摩擦带直接与门或门框发生摩擦,保护门及门框。
(8)本发明一种门边缘摩擦关紧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夹子及把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摩擦带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复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夹子;2.把手;3.转轴;4.复位装置;5.摩擦带;21.钩子;41.复位弹簧;42.活动贴片;43.固定贴片;51.圆形通孔;52.方形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9391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