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线束约束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8043.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5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芮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嘉慧德监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2220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约束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线束约束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装配时需在车身内部布置众多的电气线束,由于内部空间有限,往往需要将这些线束就近约束固定于各类管件上,以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同时为了避免线束与管件直接接触对线束造成损害,当前一般采用先将若干个弹性件套装固定于管件上,再利用尼龙扎带将线束捆扎于各个弹性件上的方法实现线束与管件的约束固定。当车辆下线,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由于颠簸、震动、热胀冷缩等各种原因常使得弹性件与管件之间的固定发生松动,从而导致固定于弹性件上的线束随弹性件绕管件随意转动,给线束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影响行车安全以及增加车辆保养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安装方便,连接牢固,不易发生松动等优点的汽车线束约束机构。
该汽车线束约束机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汽车线束约束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套以及若干条约束带,所述固定套为矩形块状结构,其一侧面内凹形成截面呈半圆形的内壁面,将两固定套内壁面相对进行拼接,两固定套的内壁面能合围成一将管件包围其中的圆柱状贯通孔;
与贯通孔轴线方向相平行的内壁面的一组相对端部上均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与该端部所在的固定套侧面相垂直,连接板上攻有螺纹孔,螺纹孔轴线垂直于连接板,将两固定套的内壁面相对进行拼接时,两固定套上的相邻端部的连接板相对设置,且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轴线相重合,该轴线相重合的螺纹孔共同匹配有一个螺杆。
进一步的,与贯通孔轴线方向相平行的内壁面的一组相对端部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板,且每个端部上的两个连接板都均匀分布在该端部上,将两固定套的内壁面相对进行拼接时,两固定套上相邻端部上的连接板一一对应,相对设置,每组相对应的连接板上的螺纹孔轴线均相重合,每组相对应的连接板上轴线相重合的螺纹孔均共同匹配有一个螺杆。
进一步的,与内壁面相对的固定套侧面内凹形成截面呈弧形的外壁面。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面上粘接有摩擦垫。
进一步的,所述内壁面上粘接有绝热垫。
进一步的,所述外壁面上与两固定套内壁面所合围而成的贯通孔轴线方向相平行的一组相对端部还开设有能将约束带约束其中的限位槽。
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在使用时,将两个固定套的内壁面朝向管件拼接在一起,使管件位于两固定套的内壁面合围而成的圆柱状贯通孔内,沿管件径向方向挤压两固定套,使两固定套紧贴于管件外壁上,再旋入螺杆将两固定套上相邻端部的连接板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两个固定套连接紧固于管件上,最后通过约束带将线束约束在连接为一体结构的固定套上即可。采用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在后期车辆使用中能够避免固定套与管件之间由于颠簸、震动、热胀冷缩等各种内外因素而导致的松动,从而避免了因固定套绕管件转动而使得线束也随之绕管件转动的情形发生,消除了该种情况给汽车线束所带来的安全隐患,保证了行车安全,降低了车辆综合保养成本;还需指出的是,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结构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只要管件外径不小于两固定套的内壁面合围而成的圆柱状贯通孔内径,通过匹配适当长度的螺杆,则该管件即可与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配合使用,解决了因尺寸匹配所造成的汽车线束约束机构规格类型多,生产成本高、装配工作繁杂,效率低下等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固定套正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汽车线束约束机构表层与管件、线束匹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固定套、2.连接板、3.螺杆、4.内壁面、5.外壁面、6.摩擦垫、7.约束带、8.限位槽、9.线束、10.管件、11.螺纹孔、12.绝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嘉慧德监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嘉慧德监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80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