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7356.6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9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金东洲;金镇高;金泰日;李承鲁 | 申请(专利权)人: | SK新技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10/0525;H01M10/613;H01M10/65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章凯,赵赫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积极地研发和生产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录机等紧凑(Compact)且轻量化的电气/电子设备,而这种电气/电子设备内置有电池组,以便在没有其他电源的场所也能够运行。
并且,正在研发和生产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s,HV)、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等利用马达的汽车,而这种汽车中也内置有能够驱动马达的电池组。为了驱动一段时间的电气/电子设备或汽车,如上所述的电池组具备至少一个电池,以便输出预定电平的电压。
从经济方面考虑,近年来电池组使用能够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在二次电池中,锂二次电池是现有二次电池中单位电池电压(3.0至3.7V)最高、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在不使用时发生自然放电的程度小且非常轻的电池,因此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除此之外,基于能量密度高的特性,在国防工业或自动化系统以及汽车、航空工业领域中也呈现出了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的趋势。
另外,随着电池使用的增加,对其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例如,有可能出现受外部冲击而变形或者尖锐物贯穿电池组等问题。尤其,如电动汽车在发生事故等状况时,电池组被贯穿的可能性变高。
在这种电池组被贯穿的情况下,当充电状态的阴极和阳极物理性接触且高电流瞬间流过贯穿的周边时,可能会发生电池组异常发热以及热失控的现象。即,有机电解液用作电池燃烧反应的燃料,当自发进行燃烧反应,且燃烧热在电池单元内部积累时,温度不断上升,从而诱导连续的热解反应。因此,可导致安装有电池组的设备或装置的起火或爆炸。
尤其,对于如电动汽车等的运输装置,贯穿安全性是与利用运输装置的人命直接相关的问题,因此,无法确保贯穿安全性时,只能对锂二次电池应用在运输装置中的情况进行限制,在如汽车等需要供给大容量电源的领域中,电池的安全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
在此方面,韩国公开专利第2013-0042920号中公开了具备一个以上的包含起泡剂的袋的二次电池,但其并没有提出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韩国公开专利第2013-0042920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迅速分散因贯穿等引起内部短路时产生的高热,从而降低温度的上升,提高安全性的锂二次电池。(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包括:外装材料;胶状卷,容纳于所述外装材料内部,包括多个电极板和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极板之间的隔膜;以及导热板,配置在所述胶状卷两侧,并与所述胶状卷一起容纳于所述外装材料内部。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胶状卷的与所述导热板接触的部分可配置有隔膜。
在部分实施例中,导热板可具有导电性。
在部分实施例中,导热板可包括金属。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的厚度可为1至20μm。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可包括多个贯穿孔。
在部分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可以是多个单位板的层叠体。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能够迅速分散因贯穿等引起内部短路时产生的高热,从而降低温度的上升,提高安全性。
并且,本发明的锂二次电池中,在导热板还具有导电性的情况下,提供因贯穿等引起内部短路时的短路电流路径,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抑制电池内部温度的上升。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锂二次电池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锂二次电池 100:外装材料
200:胶状卷201:阳极板
202:阴极板203:隔膜
300: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性提高的锂二次电池,更详细地,涉及一种锂二次电池,其包括:外装材料;胶状卷,容纳于所述外装材料的内部,包括多个电极板和配置在所述多个电极板之间的隔膜;导热板,配置在所述胶状卷两侧,从而迅速分散内部短路时产生的高热,以降低温度的上升,提高安全性。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更具体地说明。但是,本说明书中附加的下列附图是用于例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作用是结合前述的发明内容,帮助进一步理解本发明技术思想,因此,本发明不能仅限于所述附图中记载的内容来解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新技术株式会社,未经SK新技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7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家居安防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鞋子(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