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转向过渡摇臂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5776.0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于建蕾;张翔;王俊伟;王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20 | 分类号: | B62D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怀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过渡 摇臂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汽车转向过渡摇臂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双前桥转向过渡摇臂支架总成的结构如图1所示,摇臂支架1为铸造成型,材料QT450,由六个螺栓孔,摇臂轴2为锻造件,材料40Cr,两个垫片3分别位于摇臂4的两端,衬套5压入摇臂孔内,垫块6位于槽型螺母7和垫片之间。
现有技术的摇臂轴一端与摇臂支架固定,一端悬空,导致摇臂内衬套受力不均匀。因为摇臂轴以悬臂的形式装配在摇臂支架上,一端受力,使得衬套局部磨损快,产生间隙而导致摇臂轴易变形。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需要将摇臂支架做大来保证其安装的强度,导致支架总成在整车上安装时所占的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转向过渡摇臂总成,以解决因摇臂轴悬置所导致的衬套局部磨损及摇臂支架过大,占用整车安装空间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汽车转向过渡摇臂总成,包括摇臂支架、过渡摇臂、摇臂轴、衬套及固定螺母;
所述过渡摇臂的上端设置有摇臂轴穿孔,所述衬套固定于所述摇臂轴穿孔内,在所述摇臂轴上设置有摇臂连接孔;
所述摇臂支架包括摇臂轴连接部及摇臂支架固定部;
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下端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将所述摇臂轴连接部分为摇臂轴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摇臂轴连接部的内侧壁,在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外侧壁和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内侧壁上设置有相对的摇臂轴通孔;所述过渡摇臂的上端活动设置于所述开口内,所述摇臂轴穿过所述摇臂轴通孔及所述摇臂轴穿孔内的所述衬套后通过固定螺栓紧固;
所述摇臂支架固定部与所述摇臂支架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在所述摇臂支架固定部上设置有摇臂支架安装孔。
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底端面为弧形面。
所述摇臂轴包括摇臂轴本体,在所述摇臂轴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圆台,在所述摇臂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固定螺栓螺纹连接;
在所述摇臂轴自所述圆台的一端设置有轴向油道,在所述摇臂本体上设置有径向油道,所述径向油道的内侧与所述轴向油道连通,所述径向油道的外侧开口与所述摇臂本体的侧壁上;在所述轴向油道的外端设置有加油嘴。
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外侧壁的外表面在所述摇臂轴通孔的上方设置有台阶面;在所述摇臂轴的圆台上设置有轴向切削面,所述轴向切削面与所述台阶面相抵。
所述摇臂支架固定部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摇臂轴连接部的内侧壁与所述横板垂直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所述竖板上设置有摇臂支架安装孔。
所述固定部的两侧及所述横板与所述摇臂连接部的内侧壁之间均设置有连接加强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改进摇臂支架结构,使得摇臂轴的两端均受到相同的支撑力,摇臂轴与衬套的各受力点基本均匀,降低摇臂轴与衬套的磨损速度,减小摇臂轴的变形。
本技术方案的摇臂支架固定在车架的侧面,支架的结构小、重量轻,安装所占空间小。
本申请中过渡摇臂以摇臂轴为中心转动,带动拉杆控制前后轮转向。
本技术方案通过加油嘴加注润滑油,为摇臂轴与衬套接触面进行润滑。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过渡摇臂总成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过渡摇臂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过渡摇臂总成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过渡摇臂总成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过渡摇臂总成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摇臂固定支架,2摇臂轴,3垫片,4摇臂,5衬套,6垫块,7槽型螺母,10摇臂支架,11摇臂轴连接部,12摇臂支架固定部,20过渡摇臂,21摇臂连接孔,30摇臂轴,31摇臂轴本体,32圆台,33外螺纹,34轴向油道,35径向油道,40加油嘴,50固定螺母,60连接加强板,70衬套,111摇臂轴连接部的外侧壁,112摇臂轴连接部的内侧壁,113开口,114台阶面,115弧形面,121横板,122竖板,321轴向切削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能用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解释为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汽车转向过渡摇臂总成,如图2至图5所示,包括摇臂支架10、过渡摇臂20、摇臂轴30、衬套70及固定螺母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7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装盒(长盛川袋泡颗粒茶40克)
- 下一篇:包装盒(长盛川鼎盛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