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5264.4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4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安舸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美利佳包装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5/16 | 分类号: | G01N25/16 |
代理公司: | 天津合志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9 | 代理人: | 陈松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张紧装置 传动杆 吸收室 变位 内壳 圆柱形橡胶 测试包装 金属外壳 落料筒 膜收缩 止动器 滚筒 热风 料斗 转盘 皮带 光电感应器 抗冲击负荷 吸收振动 成型器 能力强 支脚座 刮板 滚轮 机封 底座 马达 收缩 噪音 压缩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料斗、转盘、落料筒、运膜皮带、机封件、底座、支脚座、滚轮、刮板、放膜马达、光电感应器、张紧装置、滚筒、成型器,所述料斗下方设有转盘,所述落料筒与运膜皮带相连接,所述张紧装置由金属外壳、变位内壳、传动杆、圆柱形橡胶、吸收室、止动器组成,所述金属外壳与变位内壳相连接,所述变位内壳上设有传动杆,所述圆柱形橡胶与吸收室相连接,所述吸收室与止动器相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滚筒相连接。本发明设有张紧装置,能够压缩进行工作增加收缩力度,同时吸收振动和噪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属于包装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包装膜主要由几种不同牌号的聚乙烯树脂混合挤出而成,具有抗穿刺,超强度高性能,对堆放在托板上的货物进行缠绕包装,使包装物更加稳固整洁,更超强防水作用,被广泛使用,在外贸出口、造纸、五金、塑料化工、建材、食品医药行业。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420495902.2的一种热风测试收缩率的装置,包括工作台、热风装置、导风管和用于固定收缩膜的夹持装置,热风装置和导风管依次固定于工作台的顶部,导风管的一端与热风装置的出风口对应;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风管外侧的热风循环装置,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与所述导风管的另一端连通,热风循环装置的出风口与所述热风装置连通,夹持装置可拆卸地连接于导风管内且位于导风管的另一端与热风循环装置的进风口的连接处。本发明的装置用于测试收缩膜的收缩率,能模拟收缩膜的实际使用环境,测试结果贴近使用效果,测试精确度高,大大提高了收缩膜收缩率的测试精度。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收缩膜收缩力度不够容易影响测试精确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收缩膜收缩力度不够容易影响测试精确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其结构包括料斗、转盘、落料筒、运膜皮带、机封件、底座、支脚座、滚轮、刮板、放膜马达、光电感应器、张紧装置、滚筒、成型器,所述料斗下方设有转盘,所述落料筒与运膜皮带相连接,所述底座与支脚座固定连接,所述刮板与放膜马达相连接,所述光电感应器与张紧装置相连接,所述张紧装置由金属外壳、变位内壳、传动杆、圆柱形橡胶、吸收室、止动器组成,所述金属外壳与变位内壳相连接,所述变位内壳上设有传动杆,所述圆柱形橡胶与吸收室相连接,所述吸收室与止动器相连接,所述传动杆与滚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与落料筒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运膜皮带下方设有机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与底座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放膜马达上方设有光电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杆与圆柱形橡胶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设有张紧装置,能够压缩进行工作增加收缩力度,同时吸收振动和噪音,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热风测试包装膜收缩率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张紧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料斗-1、转盘-2、落料筒-3、运膜皮带-4、机封件-5、底座-6、支脚座-7、滚轮-8、刮板-9、放膜马达-10、光电感应器-11、张紧装置-12、金属外壳-121、变位内壳-122、传动杆-123、圆柱形橡胶-124、吸收室-125、止动器-126、滚筒-13、成型器-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美利佳包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美利佳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52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