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和防治用肥料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4786.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6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郭高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高升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A01G13/00;C05G3/00;C05D9/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9 | 代理人: | 连慧敏 |
地址: | 041599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 全蚀病 防治 方法 肥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并涉及用于小麦全蚀病防治的肥料,属于农作物病症防治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地区,农业种植多以小麦玉米为主产,近几年,小麦全蚀病发病率严重,个别地块发病减产率达40%,而且面积不断推延,形成减产严重。现有的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全部都是在种子拌种和生长期喷施防治,没有针对土壤杀菌的防治方法。每年用杀菌剂拌种,常用拌种药物有敌委丹、多菌灵、百菌清等;在苗期、生长期喷药,常用喷施药物有多菌灵、百菌清,磷酸二氢钾混合液等。防治率都达不到100%,好的防治率达80%以上,不能根除。为此申请人在2013年和2014年开始在不施加有机肥、农家肥和微量元素肥等肥料的情况下,仅在土壤杀菌加锌肥进行探讨,达到了最佳效果,防治率达100%,使小麦达到稳产高产。此项发明可填补国内小麦无全蚀病增产的空白。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防治率达不到100%,不能根除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方法,在播种前,每亩地均匀撒施2-2.5kg的多菌灵,然后采用旋耕的方式均匀翻耕到土壤中,目的是将多菌灵均匀拌在土壤中,对土壤进行全面杀菌。
优选的方式为在撒施多菌灵的同时,按每亩地0.5-1kg的量同时撒施锌肥。
由于多菌灵或多菌灵和锌肥的用量较少,为了保证撒施的均匀性,在撒施前可以将多菌灵或者多菌灵与锌肥的混合物加入到适量土壤或沙土中拌匀。
进一步优化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小麦全蚀病的防治用肥料,由质量份配比的多菌灵2-2.5份,复合肥45-55份组成。或者由质量份配比的多菌灵2-2.5份,锌肥0.5-5份,复合肥45-55份组成。
使用方法为,在播种前,按每亩地2-2.5kg的多菌灵的量将肥料均匀撒施,然后采用旋耕的方式均匀翻耕到土壤中。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复合肥优选氮磷钾25-15-5的复合肥。
本发明土壤处理方案是在不施加其他有机肥、农家肥和微量元素肥的情况下进行的,即这些肥料不作为底肥,也不在作物生长期施加。
使用本发明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小麦全蚀病的病源是土壤有害菌的病源所得,尽管种子拌种杀菌,但小麦生长期根系生长时是在土壤中吸收养分,使根系受到感染而得病。本发明通过全面杀灭土壤有害菌,同时因为有害菌的杀灭使得有益菌群能够更好的发展,小麦生长期根系没有有害菌侵入,自然根系发育良好,麦苗生长健壮。
2、补锌肥是微量元素,因玉米小麦是喜锌作物,一直连作会导致锌不足,玉米秃顶,小麦小粒多。本发明采用锌肥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小麦生长健壮,增强抵抗力;二是补充微量元素锌。全蚀病消灭后,采用隔年补施锌肥的方式可使小麦和玉米均增产5%以上。
3、按照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土壤,第一年就能达到100%。连续处理两年就能实现完全杀灭土壤中的病菌。第三年起即可不再施用多菌灵或者含有多菌灵的肥料,小麦也不会出现全蚀病。
4、如果不小心再次在某地区侵入了全蚀病致病菌。也只需要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方法进行防治1-2年即可。
5、按照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当年的全蚀病防治率能达到100%,而且能够根除小麦全蚀病,一劳永逸。只要不通过其他途径带入致病菌,就能实现永不复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用多菌灵杀土壤菌和加锌肥防治小麦全蚀病方法及对比。
1、2013年,在永固乡续村240亩小麦高产项目区,在中间4亩地块,用多菌灵2公斤,加锌肥1公斤,掺混于50公斤复合肥含量氮磷钾(25-15-5%)肥料中进行地面撒施、旋耕、播种。
其它236亩按照多菌灵拌种120亩,敌委丹拌种116亩。旋耕播种。
到2014年生长期前期不明显,到灌浆期很明显,土壤杀菌处理的达到100%防治效果。其它处理的防治率基本在85%,个别地块可以达到90%。土壤处理的亩产610公斤,拌种处理的则分别是505公斤和480公斤。
2、2014年6月16日小麦收获后种玉米。2014年10月18日玉米收获后,按2013年办法处理20亩(不包含2013年处理过的4亩)。除亩数调整外,其他都同2013年的处理方式。
2015小麦成熟期,土壤处理的同样治愈率达100%,亩产达620公斤,拌种防治的还有点片发生。
3、还发现2013年经过土壤处理的地块没有发现任何病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高升,未经郭高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7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