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及其实现叶片定位和固定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4597.5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72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辉;张明岐;潘志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23H11/00 | 分类号: | B23H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点 叶片 叶片定位 叶片夹具 定位块 固定装置 点定位 定位座 固定的 自适应 定位精度高 高精度定位 无间隙接触 螺钉 点支撑 压紧力 楔块 施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及其实现叶片定位和固定的方法。该装置主要由定位座、楔块、叶片夹具、第一定位块、2个第二定位块、螺钉组成。该装置上设计有与叶片6点定位对应的定位点,叶片夹具上的2个定位点和定位座及定位块上的4个定位点共同构成6点定位系统,叶片6个定位点与叶片6点无间隙接触,实现叶片高精度定位;并利用叶片夹具上的定位点A’和定位点B’,以及一个以自适应方式形成的自适应定位点,构成3点支撑,然后施加压紧力实现叶片高精度固定,且该装置的定位精度高、固定可靠、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及其实现叶片定位和固定的方法,属于叶片电液束、电火花加工等特种加工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中有大量叶片零件,其中一种叶片零件主要包括榫头和叶身,榫头部位加工出多个榫齿。榫头部位采用精密机械加工,有较高的精度,通常情况下作为叶片加工的基准,将榫头放入榫头夹具中,通过叶片榫齿和夹具紧密接触实现叶片的定位和固定,然后加工叶身上的孔或槽,
榫头的加工精度较高,但毕竟存在一定的加工误差,因此,当以榫头为基准定位叶片时,叶身相对榫头就会产生误差,特别是远离榫头的叶尖部位,误差更大,容易导致叶身上的孔或槽位置度超差,最终导致叶片使用性能的降低,叶片使用寿命显著缩短。
根据叶片加工需要,在榫头和叶身上确定6个定位点,榫头部位有定位点点1、点2、点4,叶片上端有定位点点3、点5,流道面上有定位点点6。要求叶片以此6点定位,不能再使用榫头夹持定位方法。因此,亟需开发一种满足6点定位要求的叶片高精度定位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采用电液束、电火花特种加工技术在叶片上加工小孔的需要,根据叶片的6个定位点(榫头部位定位点A、定位点B、定位点C,叶片上端定位点D、定位点E,流道面上生物定位点F),设计了一种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创建6个高精度定位点系统,叶片夹具上的2个定位点和定位座及定位块上的4个定位点共同构成6点定位系统,叶片6个定位点与此6点无间隙接触,实现叶片高精度定位;并利用叶片夹具上的定位点A’和定位点B’,以及一个以自适应方式形成的自适应定位点,构成3点支撑,然后施加压紧力实现叶片高精度固定,且该装置的定位精度高、固定可靠、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由定位座9、楔块10、叶片夹具11、第一定位块12、2个第二定位块13、螺钉14组成;定位座的左视整体呈L形,垂直部分为侧面,水平部分为底面,侧面的上段有沿底面侧方向的带有台阶的凸起;所述底面上,右侧安装有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第一定位块位12于两个第二定位块13中间,所述底面的前端侧面安装有螺钉14,用于叶片夹具11在定位座9底面上安装到位后的锁紧定位,叶片夹具11置于定位座9的底面上,叶片夹具11呈凹字型,叶片夹具11安装到位时,凹字型叶片夹具的一端凸起的侧面与定位座9侧面接触,另一端凸起的侧面由定位座9底面上的螺钉14定位,叶片夹具11的右侧与第一定位块12和第二定位块13接触,凹字型叶片夹具11的一端凸起的上端面与位于定位座9侧面的带有台阶的凸起的下端面下方的楔块10接触。
在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叶片上有6个定位点,分别为:榫头部位定位点A3、定位点B4、定位点C5,叶片上端定位点D6、定位点E7,流道面上定位点F8,相应地,凹字型叶片夹具的凹槽的侧面有定位点A’26和定位点B’27,定位座的上段的凸起的上端侧面上有定位点C’28和定位点E’29,定位座的上段的凸起的下端底面上有定位点F’31,第一定位块上端侧面有定位点D’30,所述叶片在叶片定位和固定装置上装配后,所述定位点A3、定位点B4、定位点C5,叶片上端定位点D6、定位点E7,流道面上定位点F8,与所述定位点A’26、定位点B’27、定位点C’28、定位点D’29、定位点E’30、定位点F’31一一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45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放电加工机
- 下一篇:焊接压头,焊接系统及LED直管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