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铁路漏缆监测双端口设备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3959.9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31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倪小龙;吉荣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3/46 | 分类号: | H04B3/46;H04L12/24;B61L3/22;G01R31/02;G01R31/08;G01R27/0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39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故障 定位 功能 铁路 监测 端口 设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缆监测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铁路漏缆监测双端口设备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漏缆线是铁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铁路移动通信网络的安全可靠的运行有很重要的影响。漏缆及馈线线路故障(接头松动、进水、外皮破损、破坏、偷盗)导致无线通信信号质量下降及中断的事件屡有发生,严重影响列车的运行安全。
传统的漏缆检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人员手持检测设备进行漏缆的巡视,这种方法耗时大,人力工作量高,已经不适合大规模的铁路漏缆检测工作;另一种是固定检测设备于铁路通信设备上,实时进行监测。但是之前的固定设备监测是根据信号用过漏缆时随传输距离而产生衰耗的特性,主要方法是在监测主机端用信号源发射一定频率的信号,再在接收末端检测信号的强度进行比较与分析,以确定某段漏缆是否有为故障漏缆给出告警。这种方法要求漏缆两端有主从监测设备,带来设备复用高与安装复杂的问题;并且只能对某段漏缆是否有问题给出告警而不能定位问题的具体位置,给后期修复工作带来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铁路漏缆监测双端口设备及监测方法,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漏泄同轴电缆(通断、接头松动、进水等)和监测设备的状态,对漏泄电缆及所接的接头、跳线、馈缆、天线等整个漏缆链路每个位置的回波损耗和驻波值进行在线监测,在线定位故障所发生的具体位置,并记录监测设备状态、告警类型、告警时间、操作日志等信息。
本发明提供的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铁路漏缆监测双端口设备包括近端设备和远端设备,所述的近端设备包括直放站近端机,直放站近端机分别与基站和网管中心相连;所述的远端设备包括直放站远端机,所述的直放站远端机通过漏缆监测设备连接到漏缆,所述的漏缆监测设备包括回波反射值测量装置以及连接在回波反射值测量装置上的两个合路器,直放站远端机通过功分器分别与两个合路器相连,每个合路器连接到一段独立的漏缆。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漏缆监测设备通过网线连接到直放站远端机,监测返回信号依次通过直放站远端机和直放站近端机传递到网管中心。
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直放站远端机和网管中心之间增设有监测数据传输设备,监测数据传输设备通过光纤与漏缆监测设备相连,监测信号通过光纤传递到监测数据传输设备再转到网管中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故障定位功能的铁路漏缆监测双端口设备的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近端设备、远端设备与漏缆之间正常工作时,漏缆监测设备中的回波反射值测量装置通过合路器接收漏缆中的回波反射值;
2)漏缆监测设备将接收到的回波反射值通过网线传输到直放站远端机,再通过直放站近端机传递到网管中心或者直接通过光纤传递到监测数据传输设备,再通过监测数据传输设备传输到网管中心;
3)网管中心根据回波反射值计算驻波比,并根据驻波比进行如下操作,
3.1)驻波比小于1.5,漏缆正常工作,不告警;
3.2)驻波比大于等于1.5,小于2.0,因为气候温湿度变化或漏缆腐蚀老化造成,对GSM-R信号覆盖要求影响较小,基本通话质量能保证,主动上报一般告警;
3.3)驻波比大于2.0,小于3.0,由漏缆破损较严重或初步断裂或接头松动较轻引起,影响GSM-R信号覆盖,通话质量下降,主动上报重要告警,通知维护人员上线维护。
3.4)驻波比大于3.0:由漏缆破损严重或断裂严重或接头松动严重引起,不满足GSM-R覆盖要求,可能造成通信或通话中断,主动上报严重告警。
本发明有益效果在于:能够远程实时监测漏泄同轴电缆(通断、接头松动、进水等)和监测设备的状态,对漏泄电缆及所接的接头、跳线、馈缆、天线等整个漏缆链路每个位置的回波损耗和驻波值进行在线监测,在线定位故障所发生的具体位置,并记录监测设备状态、告警类型、告警时间、操作日志等信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以太返回通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光纤返回通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泰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9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