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83862.8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07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耿鹏旭;王卓理;李鹏;王磊;刘金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平顶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9C1/00 |
代理公司: | 洛阳公信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1120 | 代理人: | 狄干强 |
地址: | 467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塌陷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1.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首先采用网格多点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然后对所采集的土壤样品的铬含量进行测定,并依据土壤铬含量测定结果将土壤划分等级,然后翻耕铬污染土壤表层厚10~18cm的土壤,再根据所划分的土壤等级施撒对应用量的微生物菌剂和土壤改良颗粒,最后对铬污染土地进行灌溉,灌水深度为20cm以上,土壤相对湿度达85%以上,并保持该相对湿度10~20天即可,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生物菌剂是由吸附载体和吸附于所述载体上的有效活菌组成,且每克微生物菌剂中含有的有效活菌总数为(5~150)×108CFU,所述有效活菌由土壤短芽孢杆菌、云芝栓孔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混合组成,且土壤短芽孢杆菌、云芝栓孔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效活菌数比例为1~3.5:1~1.5:2~2.5,所述吸附载体是由椰糠、硅藻土和膨润土按照重量比1:2:1混合制成;
所述土壤改良颗粒按照重量比是由120~140份豆渣、50~60份牡丹籽壳、100~120份秸秆、30~40份竹炭粉和150~200份改性米糠蛋白溶液制成,所述改性米糠蛋白溶液按照重量比是由10~15份米糠蛋白与100~120份蒸馏水混合后依次加入0.5~1份谷氨酰胺转氨酶和0.1~0.2份二甲酸钾在45~50℃温度下加热2h制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网格多点法中的网格尺寸为(10~45)m×(10~45)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颗粒的具体制备方法为: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重量比称取豆渣、牡丹籽壳、秸秆、竹炭粉、米糠蛋白、蒸馏水、谷氨酰胺转氨酶和二甲酸钾,将称取的牡丹籽壳和秸秆混合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为200~400目的粉末,将得到的粉末与竹炭粉、豆渣混合后烘干,然后置于造粒机中造粒,得到混合颗粒,再取米糠蛋白和蒸馏水混合后加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二甲酸钾并加热至45~50℃,保持该温度2小时,得到改性米糠蛋白溶液,再将改性米糠蛋白溶液喷涂到混合颗粒上,烘干后即制得土壤改良颗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据土壤铬含量测定结果将土壤划分等级是指:依据土壤铬含量测定结果,将土壤划分为五个等级,一级土壤的土壤铬含量低于365mg/kg,二级土壤的土壤铬含量不低于365mg/kg且低于449 mg/kg,三级土壤的土壤铬含量不低于449 mg/kg且低于578 mg/kg,四级土壤的土壤铬含量不低于578 mg/kg且低于712mg/kg,五级土壤的土壤含铬量不低于712mg/kg。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煤矿塌陷区铬污染土壤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五个等级的土壤中所施加的微生物菌剂和土壤改良颗粒量为:网格内的土壤为一级土壤时,微生物菌剂的施撒量为每亩2~3kg,土壤改良颗粒的施撒量为每亩200~400kg;网格内的土壤为二级土壤时,微生物菌剂的施撒量为每亩3~5kg,土壤改良颗粒的施撒量为每亩400~600kg;网格内的土壤为三级土壤时,微生物菌剂的施撒量为每亩5~7kg,土壤改良颗粒的施撒量为每亩600~800kg;网格内的土壤为四级土壤时,微生物菌剂的施撒量为每亩7~9kg,土壤改良颗粒的施撒量为每亩800~1000kg;网格内的土壤为五级土壤时,微生物菌剂的施撒量为每亩9~11kg,土壤改良颗粒的施撒量为每亩1000~12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平顶山学院,未经平顶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386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