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228.2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1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高隆隆;李宝仁;杨钢;傅晓云;杜经民;朱会学;高磊;李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31/383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王世芳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流量 伺服 比例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属于气动控制领域。其包括先导伺服阀和两位三通式主阀,伺服阀和主阀紧密相邻且相互连通,主阀包括主阀阀体,在主阀阀体中心的空腔内依次设置有调整块、主阀定位套、主阀阀套、主阀阀芯、主阀弹簧、弹簧调整盖、紧固套以及主阀位移传感器,主阀定位套和调整块相隔距离以形成用于容置高压气体的控制腔c,控制腔c通过开设在主阀阀体的通道与伺服阀的控制口连通,主阀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外界高压气源通入的进气腔a,进气腔a通过开设在主阀阀体的通道经所述环形空腔连通伺服阀的进气口,主阀位移传感器抵接所述主阀阀芯端部。本发明比例阀工作压力高,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压控制元件,具体涉及一种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
背景技术
气动技术因其工作介质为压缩空气,具有能源获得方便、清洁无污染、低成本、易操作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农业机械、自动化工业、交通运输、能源、化工、航空航天、航海、国防军事等领域。
目前,关于低压气动技术的认识较成熟。高压气体由于功率比重大、快速膨胀能力强、相对于低压系统可有效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与刚度,且有利于元件结构小型化及执行机构高速化,还能节省安装空间,使得高压气动技术成为当前国内外流体传动与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领域中压力低于1MPa的气动系统称为低压气动系统,压力在1MPa~10MPa之间的气动系统称为中压气动系统,压力高于10MPa的气动系统称为高压气动系统。
随着各个行业,特别是天燃气输送、氢能源汽车、国防军事工业对系统高压、高响应、高精度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也由于各种新材料、新工艺及高寿命器件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高压气动技术的发展,新型高压气动元件的开发与研制已成为气动技术新的发展方向。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对高压气动元件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高压气动开关阀与减压阀方面,而高压气动伺服控制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的研究鲜有报道,尚无相关成熟产品。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作为大型高压气动伺服比例控制系统的核心元件,目前已成为高压气动伺服比例控制技术在大型装备中应用的瓶颈。
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作为一种既能控制气流方向,又能控制输出流量/压力的气动控制元件,在控制精度与动态响应方面要求较高的大型装备控制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航空航天与国防军事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其将主阀、伺服阀以及控制器巧妙的设计为一体,使得其结构简单,响应速度快,输出流量控制精度较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大流量电-气伺服比例阀,其包括伺服阀和主阀,所述伺服阀和所述主阀紧密相邻且相互连通,
所述主阀包括主阀阀体,所述主阀阀体整体呈管状,其一端固定有阀体左端盖,其另一端固定有主阀端盖,在所述主阀阀体中心的空腔内依次设置有调整块、主阀定位套、主阀阀套、主阀阀芯、主阀弹簧、弹簧调整盖、紧固套以及主阀位移传感器,
所述调整块嵌装在阀体左端盖内,所述主阀阀芯呈轴状,其嵌装在主阀阀套内,所述主阀阀套同轴嵌装在所述主阀阀体内壁处,所述主阀阀芯两端部分别与所述主阀阀套内壁相密封,所述主阀阀芯中间杆部与所述主阀阀套内壁相隔间距以形成环形空腔,
所述主阀定位套呈圆环状,其设置在所述主阀阀体内壁中间的止口处,其一端面抵接所述止口,且其另一端面抵接所述主阀阀套和主阀阀芯,所述主阀定位套和所述调整块相隔距离以形成用于容置高压气的控制腔c,所述控制腔c通过开设在主阀阀体的通道与所述伺服阀的控制口连通,
所述主阀阀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供外界高压气源通入的进气腔a,所述进气腔a通过开设在主阀阀体的通道经所述环形空腔连通所述伺服阀的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