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及鉴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2060.5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8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邹星波;叶平;闻豪;邢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32 | 分类号: | G01N1/32;G01N21/84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05 | 代理人: | 吴晨亮 |
地址: | 24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鉴别 轴承 锻件 腐刻液 鉴别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及鉴别方法,它包括按重量份计:12‑16份稀硝酸、4‑8份过硫酸铵和78‑82份水。(1)、切块取样:使用切割机对轴承套圈切割成片状,轴承套圈取用6004/01B,切下的片状样块厚度为4‑6mm;(2)、样块镶嵌;(3)、镶嵌物打磨抛光;(4)、腐刻液腐刻:用腐刻液腐刻10‑20s后用清水清洗,吹干;(5)、观察金相: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碳化物分布,锻件轴承钢的碳化物分布表现出细微条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特定的腐刻液来鉴别轴承套圈锻件,腐刻时间短,只需要10‑20s,鉴别速度快,且稀硝酸危害性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热处理领域,尤其涉及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及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金属材料的研究过程中,通过正火、退火、淬火或回火等方式进行热处理后会得到不同组织状态与性能的钢,材料的性能取决于组织状态,而组织状态的好坏与晶粒度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为了获得所需的性能并对材料性能改变机理进行分析,需要对材料进行金相分析。在进行组织显示的同时要特别关注材料晶粒度的大小。但是目前还没有淬火态专用的金相腐蚀液,通用的腐蚀液效果一般比较差。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110080011.1公开了一种显示40Cr15Mo2VN轴承钢原始奥氏体晶界的方法,腐蚀剂的组分及配比:高锰酸钾:2g,浓度98%硫酸:4ml,蒸馏水96ml。金相腐蚀液就是当你把试样用砂纸打磨好以后,有酒精擦拭表面,这时你需要在金相显微镜上观察组织形态,就需要在金相表面轻轻擦拭一种液体使得组织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不同的组织需要不同的金相腐蚀液,对于一般的钢和有色金属用4%的硝酸酒精就可以,但是还有很多材料需要专门的腐蚀剂,比如钨就要乳酸和氢氟酸混配,或是铁氰化钾,许多耐蚀性好的组织要用苦味酸(剧毒)。腐蚀剂的配方有很多种,都是有针对性的,需要有所腐蚀的材料而定。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金相腐刻液是苦味酸乙醇溶液,苦味酸4g,100ml乙醇(95%)。该溶液缺点一是腐刻轴承钢的时间较长,大约在60-90分钟;缺点二是纯苦味酸常温下是固体且有剧毒,易燃易爆,是火药的一种,极其危险。优势是腐刻出的金相图可以清晰地看清板桥马氏体和贝氏体的区别,但在需要鉴别是否是轴承套圈锻件的时候只需观察碳化物的分布就能清楚的区分,这时使用苦味酸乙醇溶液的优点就没有用武之地,反而其缺点显得突出。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CN201511016830.4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显示多种类型钢工件淬火态晶界的金相腐蚀液及其制备方法,由如下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组分组成:12~15%的饱和苦味酸溶液、9~10%的十二烷基磺酸钠、1~2%的盐酸、0.5~1%的氯化钠、1~2%的氯化铜以及余量为水。能够使碳钢、中低合金钢和轴承钢的淬火态晶界得到非常清晰连续的显示,且深度腐蚀时,能够使金相中的针状马氏体组织清晰显示,由于其仍然包括饱和苦味酸,因此腐刻轴承钢的时间较长(1min以上),使用起来比较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采用通用的金相腐蚀液存在腐蚀时间长、使用危险,为此提供一种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及鉴别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腐刻液,它包括按重量份计:12-16份稀硝酸、4-8份过硫酸铵和78-82份水。
用于鉴别轴承套圈锻件的鉴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1)、切块取样:使用切割机对轴承套圈切割成片状,轴承套圈取用6004/01B,切下的片状样块厚度为4-6mm;(2)、样块镶嵌:使用镶嵌机对样块进行镶嵌处理,镶嵌料使用的是含有填料的环氧树脂,镶嵌温度为130-140℃;(3)、镶嵌物打磨抛光:先后用360号、600号、1000号的砂纸分别打磨3-7s,最后用织状物配合研磨液抛光直至样块表面光亮完全无划痕为止;(4)、腐刻液腐刻:用腐刻液腐刻10-20s后用清水清洗,吹干;(5)、观察金相:在400倍显微镜下观察碳化物分布,锻件轴承钢的碳化物分布表现出细微条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日飞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2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