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深井取芯装置及其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0239.7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13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4 |
发明(设计)人: | 汤历平;黄泽民;祝效华;段霄;曾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02 | 分类号: | E21B4/02;E21B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芯钻头 行星轮 深井 转动 导流接头 取芯装置 传动轴 取芯筒 涡轮轴 下壳体 轴承组 壳体 钻柱 圆锥滚子轴承 传动轴转动 螺栓 定子支撑 扶正轴承 过渡接头 外调节套 涡轮定子 涡轮驱动 涡轮转子 芯轴接头 止推轴承 轴承挡圈 扶正器 上壳体 上支承 锁紧帽 下支承 岩芯爪 盖板 端盖 防掉 钢球 井深 扭断 取芯 销轴 芯筒 岩芯 钻取 | ||
1.一种深井取芯装置,主要由上壳体(1)、涡轮轴(2)、扶正轴承(3)、涡轮定子(4)、涡轮转子(5)、导流接头(6)、定子支撑套(7)、传动轴(8)、上支承轴承组(9)、内调节套(10)、外调节套(11)、过渡接头(12)、防掉端盖(13)、螺栓(14)、中壳体(15)、下支承轴承组(16)、锁紧帽(17)、轴承挡圈(18)、圆锥滚子轴承(19)、行星轮套(20)、销轴(21)、行星轮(22)、盖板(23)、止推轴承(24)、芯轴接头(25)、下壳体(26)、钢球(27)、取芯筒(28)、岩芯爪(29)、芯筒扶正器(30)、取芯钻头(31)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上端与上部钻杆连接,其下端通过螺纹与过渡接头(12)连接;所述涡轮轴(2)设有径向流道,涡轮轴(2)与上壳体(1)的内壁间设有扶正轴承(3),涡轮轴(2)通过螺纹与导流接头(6)连接;所述定子支撑套(7)将涡轮定子(4)压紧固定于上壳体(1)的内壁,导流接头(6)将涡轮转子(5)压紧固定于涡轮轴(2)上,导流接头(6)设有径向流道,导流接头(6)通过螺纹与传动轴(8)连接;所述上支承轴承组(9)的内圈与外圈分别压紧固定于传动轴(8)的外壁与上壳体(1)的内壁,内调节套(10)与外调节套(11)分别用于调节上支承轴承组(9)的内圈与外圈的松紧程度,内调节套(10)与外调节套(11)分别由传动轴(8)的台阶和过渡接头(12)的端面支撑;所述防掉端盖(13)通过螺栓(14)固定于中壳体(15)的上端,防掉端盖(13)为半圆环状且其内圈嵌入过渡接头(12)的凹槽处;所述过渡接头(12)与中壳体(15)间设有下支承轴承组(16),下支承轴承组(16)的内圈与外圈分别压紧固定于过渡接头(12)的外壁与中壳体(15)的内壁,防掉端盖(13)与锁紧帽(17)分别用于压紧下支承轴承组(16)的内圈与外圈;所述轴承挡圈(18)通过螺栓(14)固定于行星轮套(20)上,轴承挡圈(18)用于限制圆锥滚子轴承(19)的轴向位移,所述盖板(23)通过螺栓(14)固定于行星轮套(20)上,行星轮套(20)与行星轮(22)间设有销轴(21);所述中壳体(15)与下壳体(26)通过螺纹连接,芯轴接头(25)与下壳体(26)上端的台阶间设有止推轴承(24),芯轴接头(25)的中段设有径向流道,芯轴接头(25)与取芯筒(28)通过螺纹连接,在取芯筒(28)的上端设有钢球(27);所述岩芯爪(29)与取芯筒(28)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芯筒扶正器(30)与取芯筒(28)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芯筒扶正器(30)的外部设有轴向流道;所述取芯钻头(31)通过螺纹与下壳体(26)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取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球(27)的外径大于取芯筒(28)的内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取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岩芯爪(29)上设有倒锥齿使得岩芯(32)只能向上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井取芯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与上部钻杆连接,当由上部钻杆向下的流体进入所述取芯装置后,通过涡轮轴(2)的径向流道进入由涡轮定子(4)和涡轮转子(5)组成的涡轮级;由于涡轮定子(4)与涡轮转子(5)分别固定于上壳体(1)和涡轮轴(2)上,在流体的作用下,涡轮转子(5)高速转动,并进一步带动涡轮轴(2)、导流接头(6)、传动轴(8)高速转动;所述涡轮定子(4)、定子支撑套(7)、上支承轴承组(9)的外圈、外调节套(11)均由过渡接头(12)端部压紧;所述涡轮轴(2)、扶正轴承(3)、涡轮转子(5)、导流接头(6)、传动轴(8)、上支承轴承组(9)内圈的重量以及作用于涡轮轴(2)和涡轮转子(5)上的水推力均通过上支承轴承组(9)并最终作用于过渡接头(12)的端部;所述防掉端盖(13)的数量为2片,其作用在于防止中壳体(15)及其下部零件从过渡接头(12)脱落;所述轴承挡圈(18)、圆锥滚子轴承(19)、行星轮套(20)、销轴(21)、行星轮(22)、盖板(23)共同组成减速单元,高速转动的传动轴(8)在经减速单元作用后驱动中壳体(15)低速转动,中壳体(15)进一步带动下壳体(26)及取芯钻头(31)低速转动;当未进行取芯作业时,由于钢球(27)的作用,进入芯轴接头(25)的流体无法由取芯筒(28)的中心通过,流体由芯轴接头(25)的径向流道进入取芯筒(28)与下壳体(26)间的环空并流向井底;当进行取芯作业时,进入芯轴接头(25)的流体仍然由其径向流道进入取芯筒(28)与下壳体(26)间的环空并流向井底,由取芯钻头(31)钻取的岩芯(32)随后进入岩芯爪(29),岩芯爪(29)上设有的倒锥齿使得岩芯(32)只能上移而无法下移,在岩芯(32)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取芯筒(28)内的流体在岩芯(32)的作用下将钢球(27)顶开并由取芯筒(28)逐渐外排,使得由流体占据的取芯筒(28)内部的空间逐渐被岩芯(32)替代;根据取芯钻头(31)的进尺可计算所取岩芯(32)的长度,在取得所需长度的岩芯(32)后,便可将所述取芯装置提出井口,然后依次将取芯钻头(31)、芯筒扶正器(30)和岩芯爪(29)拆卸并取出岩芯;所述的取芯装置,可以直接由取芯装置内部的传动轴(8)将动力传至中壳体(15)并传至取芯钻头(31),无需像常规钻井一样转动整根钻柱,可避免深井扭矩过大而使钻柱断裂,因此适用于深井的取芯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02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战时应急电杆
- 下一篇:径向水平井软管辅助送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