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8974.4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6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程海卫;郑其升;陈瑾;徐海;侯继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569 | 分类号: | G01N33/569;G01N33/532 |
代理公司: | 南京汇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8 | 代理人: | 袁静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抗体 试剂盒 氨基酸序列 种检测 辣根过氧化酶标记 生物技术领域 发明试剂 灵敏度 制备 检测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包括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本发明试剂盒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Disease Virus,FMD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是世界范围内对畜牧业发展威胁最大的一种动物传染病。口蹄疫传染性极强、发病率极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动物14种A类传染病之首,我国动物卫生部门也将其列为一类传染病。
口蹄疫病毒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口蹄疫病毒属,目前已经发现有7个血清型,即O、A、C,SAT1、SAT2、SAT2、和AsiaI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反应和保护。现阶段我国主要流行O型、A型和亚洲1型。其中,O型是临床发病最多,破坏力最大的血清型之一,近年来先后几十个国家都出现O型口蹄疫的疫情。口蹄疫的爆发往往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被世界各国列为影响养殖业安全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首。当爆发口蹄疫疫情时,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接种灭活疫苗作为防止疫病发生的唯一手段控制口蹄疫的流行,发达国家通过疫苗免疫和捕杀病原阳性动物的方式达到无口蹄疫疫情状态。
建立快速、敏感、特异的病原诊断方法对于监测O型口蹄疫病毒来说尤为重要。其中酶联免疫检测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现有技术中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酶联免疫试剂盒多采用多克隆抗体,不仅制备方法复杂、成本高,而且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仍然不能满足满足实际检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该试剂盒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特异性较强、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检测O型口蹄疫病毒的试剂盒,包括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和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的浓度为0.5-1.5mg/mL,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的浓度为40-60μg/mL。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的编码基因插入pMESC载体,然后导入大肠杆菌WK6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A;诱导重组菌A表达目的蛋白,裂解重组菌A后纯化获得纳米抗体6。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6的编码基因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将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的编码基因插入pMESC载体,然后导入大肠杆菌WK6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菌B;诱导重组菌B表达目的蛋白,裂解重组菌B后纯化获得纳米抗体24;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纳米抗体24。
优选的技术方案中,O型口蹄疫病毒纳米抗体24的编码基因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
在本发明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底物显色液、O型口蹄疫病毒标准品、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包被液、封闭液、洗涤液、样品稀释液、终止液和酶标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9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