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导电铜粉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8834.7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董月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艾博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8 | 分类号: | B22F9/08;B22F9/22;B22F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0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铜粉 铜粉 甲醇重整气 铜粉末 制备 非金属材料表面 惰性气体保护 导电性 连续化生产 真空干燥机 高压水流 加热熔化 取出容器 容器冷却 生产效率 停止加热 应用需求 制备过程 电镀 合金粉 金属化 熔炼炉 铜熔液 氧化层 放入 过筛 击碎 熔融 水雾 雾化 去除 脱水 加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导电铜粉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将Cu加入熔炼炉中加热熔化;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雾化,采用高压水流击碎所述铜熔液形成铜粉末;将脱水后的合金粉放入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6小时;通入甲醇重整气,将所述的加热铜粉时的温度为500~800℃,保持2min以上;筛析得到导电铜粉:停止加热后的容器冷却至室温,保持通甲醇重整气10~20秒后取出容器中的铜粉过筛得到导电铜粉。本发明通过采用熔融及水雾法制备出的铜粉末,并将制得的铜粉直接采用甲醇重整气去除制备过程中形成的氧化层,成本低,生产效率高,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所得铜粉导电性良好,能够满足非金属材料表面金属化以便电镀的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材料、功能材料和粉体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电铜粉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数字装置搭载机器(计算机、干扰复印机、传真机和无代码电话机等)的普及,要求这些机器的密封箱上涂布导电涂料来屏蔽电磁波的干扰。导电涂料时涂于非导体底材上,使之具有一定的传导电流和消散静电荷能力的功能性涂料。导电涂料与塑料电镀、真空溅射等其他获得导电层的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应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尤其适合各种复杂形状表面的涂覆,使高分子材料表面金属化,从而达到防静电或屏蔽电磁波的目的。
众所周知,铜导电性良好,相较于金银粉等导电贵金属价格低廉,作为导电浆料的导电填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长期以来,虽然铜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是铜粉经过球磨机械研磨抛光后导电性大大降低,一方面是因为研磨过程中添加了有机润滑剂,另一方面是铜粉在研磨过程中发生氧化。
目前使铜粉导电的技术主要是通过有机溶剂或者表面活性剂洗去表面油脂,然后用酸化处理去除表面氧化物来提高铜粉的导电性,此方法过程繁琐,铜粉要经过多次搅拌、分散、过滤等工序损失较多而且有再氧化的可能,而且处理过程中产生较多的化工废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过程污染小的导电铜粉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导电铜粉的制备方法,其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Cu加入熔炼炉中在大气气氛下加热熔化,加热温度为1080~1200℃;
(2)在惰性气体保护下以4~5MPa水压进行雾化,采用高压水流击碎所述铜熔液形成铜粉末,所述高压水流温度控制40℃~48℃;
(3)将所述铜粉末进行脱水处理,将脱水后的合金粉放入真空干燥机进行干燥,干燥时间4~6小时;
(4)通入甲醇重整气,将所述的加热铜粉时的温度为500~800℃,保持2min以上;
(5)筛析得到导电铜粉:停止加热后的容器冷却至室温,保持通甲醇重整气10~20秒后取出容器中的铜粉过筛得到导电铜粉。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所述铜加热熔化后在1080℃以上15~20分钟。
所述高压水温度控制在42℃~48℃。
所述铜粉真空脱水温度为150℃~170℃。
所述铜粉真空脱水的真空度为-0.001MPa~-0.002MPa。
所述通入甲醇重整气的铜粉加热温度为600℃~700℃。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采用熔融及水雾法制备出的铜粉末,生产效率高。粉末形貌和粒度一致性较好,表面结构光滑平整,基本上没有凹坑或孔状组织,致密度好,不易氧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艾博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艾博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