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78557.X 申请日: 2016-12-19
公开(公告)号: CN106719183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发明(设计)人: 刘海娟;陈瑞芳;聂振平;童潼;刘旭佳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K61/54 分类号: A01K61/54
代理公司: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5 代理人: 黄建中
地址: 536000 广西壮***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织锦 巴非蛤 苗种 海区 方法
【权利要求书】:

1.织锦巴非蛤苗种的海区中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中培前准备:选择风浪小,饵料生物丰富的内湾海域投放中培用浮排,由缆绳固定在所靠山体木桩上,浮排由直径8-12厘米的圆条状木质或竹质材料和圆柱形的大泡沫捆绑连接制成以增加浮排的浮力,圆条状木质材料或竹质材料间距25-35厘米,浮排用于悬挂中培筐,中培筐由塑料材料制备,长方体,长宽高为50*40*30厘米,上部有盖,为放射栅栏状,底部和侧壁2/3为密封状,侧面上部1/3为栅栏状,栅栏之间的间隔距离是5-10毫米,在中培筐底层铺放5-10厘米厚粒径在2-3.5毫米的粗海砂,在粗海砂的上面再铺放3-5厘米厚粒径1-1.5毫米的细海砂;

(2)苗种选择与运输:按织锦巴非蛤繁殖季节,每年的3-5月和9-11月为其室内育苗的最佳时期,育苗条件相对较好,能够很好的保证苗种的数量和质量,织锦巴非蛤苗种选择壳缘完整、大小整齐、喷射水柱有力、杂质少、斧足伸缩活泼、潜钻迅速、表面织纹明显的人工苗,规格为1-3毫米;苗种的运输用网袋干运或双层塑胶袋充氧打包运输, 双层塑胶袋中放苗密度为5000-20000粒/袋,在气温高于26℃或运输时间超过6 小时应在打包箱加放冰块降温,使苗种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处于24-26℃环境温度下,整个运输过程不能超过24小时;

(3)苗种投放:根据实际投放情况,如中培筐数量、投放密度、人工投放能力等确定投放苗种数量,苗种投放要求快、稳、均,务必保证苗种的活力,中培筐表层带水,将织锦巴非蛤苗种均匀的播撒在中培筐中沙粒的表面,放置3-5分钟,观察其钻沙情况,待其钻沙完成,将盖子固定,并将中培筐用绳索悬吊于浮排并放入水中,最初投放的苗种规格为壳长1-3毫米,投放密度是1500-2000粒/筐,中培筐的间隔距离是20-30厘米 ;当稚贝培育到壳长0.5-0.8厘米,进行分苗稀疏处理,密度控制在500-1000粒/筐,继续培育;

(4)中培管理措施:培育期内每天监测天气情况、海区生物变化情况、海水温度及盐度,海水温度范围为10-30℃,盐度范围为19-33‰,当遇到海水盐度变化过大或赤潮以及海区自然环境、气候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及时将浮排整体转移至安全的环境,定期检查中培筐内敌害生物、淤泥沉积和稚贝生长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清除敌害生物,人工清洗中培筐,去除沙粒表面淤泥,稚贝生长速度明显较低的中培筐进行位置调整,选择饵料和生长环境更加适宜的地点继续培育;

(5)中贝育成:织锦巴非蛤在中培筐内经过3-5个月的海区吊养,壳长达到2-3厘米,即可采收,选择天气晴朗、无风、无强烈阳光的早上和黄昏进行中贝采收,采收时把中培筐整体提筐起捕,用网孔1*1厘米的胶丝网袋过沙收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未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855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