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7507.X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67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7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13 | 分类号: | H04B7/0413;H04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启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5 | 代理人: | 赵晶 |
地址: | 201206 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上行 大规模 mimo 信号 进行 合并 处理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基站中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方法和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来自UE的上行信道估计的协方差阵列信号分解为多个子阵列信号;通过递推算法分别求解各个子阵列信号对应的长期信道估计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直至递推至基本预合并装置的算法所能求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阵列进行分解和分组,并分别对各个阵列组进行长期平滑预合并处理,从而实现对大型阵列信号的处理,降低了多天线上行大规模MIMO接收器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信号处理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基站中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最好的大规模(MASSIVE)MIMO方案,这些接收机的传统设计一般必须遵循三个主要因素:高性能,低成本,并且在能够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天线来处理无线复杂的接收信号。
现有的接收机中,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s,DSP),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SIC),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s)中实现大量信号处理。通过使用频率合成器(frequency synthesizer,FS)、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s,PA),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s,LNA),上下行转换电路、射频前端和发射/接收天线,基带部分的信号连接到射频电路,现有接收机的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导致过度的信号处理和信号检测,致使该方式性能差、成本高、更复杂。
在衰落环境中,通过在发射端和接收端使用多个天线可以大大提高无线链路的性能.。这些好处包括可靠性的提升以及高数据速率。
在传统的单用户或多用户的MIMO(8T8R)系统中,物理天线阵列和MIMO信道是二维的——比如2*4交叉极化阵列天线。基于此种设计,只能在UE端实现水平方向的使用。
如果使用三维的诸如64、128或256或更多的天线阵列,则信号处理过程的复杂度会变高,同时也会带来成本上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在基站中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基站中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来自UE的上行信道估计的协方差阵列信号分解为多个子阵列信号;
b通过递推算法分别求解各个子阵列信号对应的长期信道估计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基站中对上行大规模MIMO信号进行预合并处理的预合并装置,其中,所述预合并装置包括:
分解装置,用于将来自UE的高阶上行信道估计的协方差阵列信号降阶分解为多个子阵列信号;
多个子预合并装置,用于通过递推算法分别求解各个子阵列信号对应的长期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直至递推至基本预合并装置算法所能求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中的接收机装置,所述接收机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的预合并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对上行信号对应的信号阵列进行分解和分组,并分别对各个阵列组进行长期平滑预合并处理,从而实现对大型阵列信号的处理,降低了多天线上行大规模MIMO接收器的计算复杂度,提高了信号处理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75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