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微波射线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6928.0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74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J·迈尔;M·施泰因豪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2;H01Q15/14;H01Q19/10;H01Q21/06;H01Q1/32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侯鸣慧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 微波 射线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包括在电路板(3)上的接收天线(2)和天线罩(1,1a)的设备,其中,天线罩(1,1a)和接收天线(2)之间的接收信号(5)的多次反射通过在电路板(3)上使用极化偏转结构(4)来避免。特别是该设备可以是用于机动车的适应的距离调节和速度调节的距离调节器的组成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该设备包括天线罩和在电路板上的接收天线,其中,天线罩和接收天线之间的接收信号的多次反射通过使用电路板上的极化偏转结构来避免。该设备尤其可以是用于机动车的适应的距离调节和速度调节的距离调节器的组成部分。
背景技术
从Wolfgang Menzel,Dietmar Pilz和Maysoun Al-Tikriti于2002年6月在IEEE天线和传播杂志44卷第3期24-28页公布的“具有高增益、低损耗和小纵切面的毫米波折叠式反射器天线”出版物中已经,在电路板上施加反射的金属结构,以便安装用于毫米波的反射器天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出一种用于微波或者毫米波的接收天线,该接收天线包括施加在电路板上并且还具有天线罩的天线结构,该天线罩保护接收天线免受污染或天气影响。在此,对于所讨论的频率范围而言,天线罩可以具有聚焦的特性,使得天线罩起到透镜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天线罩实施成透镜。还可考虑,天线罩包括非聚焦的天线罩和聚焦的透镜。这种系统的缺点是,入射的接收射线经过天线罩、在电路板上反射,并且反射的接收波在天线罩和/或可能设置的介电的透镜的内面上再次反射,使得在承载接收天线的电路板和天线罩或透镜之间产生多次反射。这些多次反射在天线的接收信号中会引起干扰,这些干扰可能损害接收质量,甚至可能使天线不能运行,类似如由于信号的多路径传播产生的接收干扰。
本发明的目的是,避免这些多次反射,以此改善微波天线或者毫米波天线的接收质量。根据本发明,这在使用至少一个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特征的电路板上的极化偏转结构时通过避免天线罩和接收天线之间的接收信号的多次反射来实现。
有利的扩展方案和构型从从属权利要求中得到。
多次反射是通过接收信号在电路板的金属面上的反射以及通过在天线罩的内面上的反射产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应有利地避免承载接收天线的电路板和天线罩内面之间的反射。可以考虑不同的面作为天线罩内面。现今常常惯用的是,通过传感器壳盖封闭接收天线,其中,传感器壳盖同时承担天线罩的功能。这种设备可以安装在车辆保险杠的后面,其中,保险杠或者其他车身构件同样可以用作另外的天线罩。在本发明范围内,反射指的是电路板和根据前述可能性的每个天线罩内面之间的反射。在传感器壳体向前打开并直接集成到车身构件的下侧的构造中,例如通过半开的雷达传感器壳体直接卡入、粘贴到或铸造到保险杠或者车身构件的下侧的构造中,反射原则上同样可以在承载接收天线的电路板和起到天线罩作用的车身构件之间产生并且根据本发明地被避免。
有利地还可以设置,极化偏转结构由多个有规律地布置在接收天线的电路板上的金属形状构成。对于有效地抑制根据运行状态通过从不同方向入射的接收波而产生的多次反射来说,有利的是,在电路板的尽可能多的自由面上施加极化偏转结构,以便可以尽可能多地消除反射功率,并且在电路板上的反射点变化时也可以沿尽可能多的方向抑制反射。尤其,这里作为反射偏转结构的场的布置、例如在作为阵列的实施中可以特别有利。因此可以特别有利的是,由有规律地布置的金属形状构成的极化偏转结构实施成阵列布置。
另外有利的是,用于极化偏转的阵列结构在电路板的布置有接收天线的天线贴片的部位上被空出。通过该特征能够在电路板的相同平面中通过相同的蚀刻步骤来制造天线贴片和极化偏转结构。因为,为了制造贴片天线总归必须结构化和蚀刻金属化平面,因此特别低成本和简单的是,在相同的工作步骤中附加地这样结构化已经存在的金属面,使得极化偏转结构通过同样总归必要的蚀刻步骤来产生。由此,既不提高传感器的制造成本,又不在制造时增加必要的工艺步骤的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9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