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6715.8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志;杨敏;周栋;刘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10/2575 | 分类号: | H04B10/2575;H04Q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周良玉 |
地址: | 11003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电 混合 架构 光纤 总线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系统总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总线通信是电子系统的“骨架”和“神经”,电子系统发展的基石。选用高带宽、低延迟、以及采用更开放、更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是发展先进电子系统的关键。光纤通道网络以其适用于电子环境应用的诸多特性提供了从以太网向千兆位网络的平滑过渡,从而成为新一代电子通信网络上的标准。传统的光纤网络均以光纤线缆作为传输介质,但光纤介质线缆价格昂贵、维护性差、怕弯折、怕拉伸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采用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通道网络作为电子系统的通信网络,提高信息传输的稳定性,可靠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包括:光纤交换机、数据交换设备及信号传输线缆;
所述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的网络拓扑是以光纤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分布式架构网络;
所述信号传输线缆包括光纤电缆和屏蔽双绞电缆;
所述光纤交换机设置有多个端口,所述每个端口对应一个数据交换设备,一部分数据交换设备采用屏蔽双绞电缆传输光纤协议信号,另一部分数据交换设备采用光纤电缆传递光纤协议信号;
当数据交换设备距离光纤交换机的距离L满足
则采用屏蔽双绞电缆传输光纤协议信号;
若不满足,则采用光纤电缆传递光纤协议信号;
其中S为双绞线截面积,PR为接收端光纤子卡功率,PT为发送端光纤子卡功率,T为光纤总线传输速率。
优选地,所述光纤协议信号采用光电数据拟合的方式传递。
优选地,所述光纤交换机设置有32个数据交换端口,对应32个数据交换设备,其中18个数据交换设备满足屏蔽双绞电缆传输光纤协议信号条件,其他数据交换设备不满足。
本发明的技术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本光电混合架构的星型分布式光纤网络,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维护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光电混合结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包括:光纤交换机、数据交换设备及信号传输线缆;
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系统的网络拓扑是以光纤交换机为中心的星型分布式架构网络;
光电混合架构的光纤总线网络的设计方式比纯电、纯光要复杂,必须考虑光层的可达性以及光电配合的问题。电缆的信号传输衰减较大,选用适合的电缆传输光纤协议信号是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光纤介质线缆可实现远距离信息传输,但价格昂贵、维护性差、怕弯折、怕拉伸等缺点;电缆的信号传输衰减较大,但价格便宜、维护性好、抗弯折、怕拉伸等优点。如果采用电缆传输光纤协议信号,减少了设备的价格,提高了维护性和可靠性。
通过大量的计算机仿真和物理实验,所以利用屏蔽双绞作为传递光纤协议信号传递的载体并且光纤协议信号采用光电数据拟合的方式传递,其中屏蔽双绞电缆的长度需满足公式:
可有效传输光纤协议信号;若不满足,则采用光纤电缆传递光纤协议信号。
其中,S为双绞线截面积,PR为接收端光纤子卡功率,PT为发送端光纤子卡功率,T为光纤总线传输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67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