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枣仁油硬胶囊的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5936.3 | 申请日: | 201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94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林飞武;尹志刚;李红梅;乔青霞;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33/12 | 分类号: | A23L33/12;A23P10/3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3123 | 代理人: | 张明月 |
地址: | 0569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酸枣仁 胶囊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的硬胶囊生产工艺,特别是一种以炒炙酸枣仁为原料生产酸枣仁油硬胶囊的生产工艺。属于保健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酸枣仁油硬胶囊的制备原料采用太行山麓道地药材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 (Bunge) 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酸枣仁含有机酸、脂肪油、蛋白质、维生素C、植物甾醇等而且含有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特殊有效成分。其性甘、酸,平。归肝、胆、心经。用于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具有宁心安神,提高睡眠质量,其在安神、失眠领域有其独到的地方,且疗效显著,被医生患者美称"东方睡果"。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将酸枣仁列为上品,早在中医典籍《本草纲目》就有记载,“酸枣仁主烦心不得眠”,后经汉:张仲景《金贵要略》、唐:孙思邈《千金方》、宋:《太平惠方》、清《医宗金鉴》等多个经典方药籍中,均将酸枣仁做为君药组方,来治疗失眠,同时酸枣仁也是CFDA最早颁布的药食同源、药食两用的植物成分。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酸枣仁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有镇静催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多梦,体虚多汗,津伤口渴等症。酸枣仁油经过现代制剂技术制备而成,经动物功能和人体试试验证明,具有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
酸枣仁作为药食同源、药食两用植物成分,可制成多种保健食品、保健饮料。
目前,酸枣仁开发的大量保健品,如酸枣仁袋泡茶、复方酸枣仁片、酸枣仁颗粒、酸枣仁糖浆、酸枣仁油软胶囊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以酸枣仁为原料,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生产设备制备的具有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成分含量高的酸枣仁油硬胶囊的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①原料的选择:将酸枣仁置去除杂质、异物及非食用部位;
②炒制:将经过选择的酸枣仁置预热滚筒式炒药机内,用文火炒至表面微鼓起,微具焦斑,略有焦香气,取出后晾凉至室温;
③压榨:将炒制后的酸枣仁压榨,得到酸枣仁油粗品;
④过滤:将酸枣仁油粗品过滤,滤除酸枣仁油渣,得到清亮透明的酸枣仁油;
⑤灌封:将过滤后的酸枣仁油灌封于硬胶囊,得到酸枣仁油硬胶囊;
⑥抛光:将酸枣仁油硬胶囊抛光。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②中炒制的温度为80~120℃,炒制的时间25~35分钟,预热滚筒式炒药机的转速为15~30转/分钟。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③中压榨采用冷榨榨油机,压榨的温度为50~75℃。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④中采用的是板框过滤机过滤,过滤所得的酸枣仁油相对密度为0.9~0.93。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⑤中采用全自动胶囊液体灌装封口一体机。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⑤中选用00#~4#植物空心硬胶囊壳。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步骤⑤中硬胶囊的组分为质量分数为100%的酸枣仁油,硬胶囊的质量为0.25~0.5g/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本发明对酸枣仁的炒炙处理,是利用现代先进设备、采用尊古传统的炮制工艺,提高镇静催眠作用,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酸枣仁“熟用疗胆虚不得眠。”酸枣仁油经动物功能和人体试试验证明,具有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的作用。酸枣仁的炒炙采用现代先进设备电磁加热滚筒式炒药机,炒筒采用电磁包直接与筒体接触,电磁包随筒体共同转动,在电磁包产生涡流的作用下加热筒体壁,使滚筒内的物料均匀受热,而且加热速度快,并具有定时、控温、恒温、温度数显等功能,经炒炙的酸枣仁色泽鲜艳、均匀,确保酸枣仁中的营养成分和有效物质不被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林益堂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59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