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1174685.7 | 申请日: | 2016-12-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0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开宇;李飞;蒋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郑建华;钱成岑 |
| 地址: | 64140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化装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及方法,所述输液针硅化装置包括硅化剂泵、转动基座、排布板定位箱、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基座和排布板及其夹持机构,在排布板上设置相互贯通的输液针卡接口和硅化插口,在排布板定位箱上形成与硅化插口相匹配的硅化插座;所述排布板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上,所述转动基座与固定基座之间形成活动铰接结构,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基座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硅化剂泵通过管路与硅化插座相通。采用本发明不仅可以节省人力投入、降低硅化作业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效率和硅化质量,使用方便,且使输液针的硅化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液针硅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某些医疗器械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应用到输液针,而且,输液针必须要经过硅化处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对输液针进行硅化处理时,要求硅化剂要尽量覆盖输液针的使用内表面,同时,在输液针的硅化处理完成后,在输液针针管中不能存在大量残留的硅化剂。
现有的输液针硅化处理中,过多地依赖于手工作业,不仅劳动强度大、硅化作业效率低下,而且容易产生输液针硅化不全、硅化剂残留过多等弊端,无法保证输液针的硅化质量;另外,硅化处理后的硅化剂不能集中回收再利用,从而造成硅化剂资源的浪费,提高了输液针的硅化处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及方法,提高输液针的硅化作业效率和硅化质量。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输液针硅化装置,包括硅化剂泵、转动基座、排布板定位箱、第二驱动机构、固定基座和排布板及其夹持机构,在排布板上设置相互贯通的输液针卡接口和硅化插口,在排布板定位箱上形成与硅化插口相匹配的硅化插座;所述排布板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在排布板定位箱上,所述转动基座与固定基座之间形成活动铰接结构,且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基座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所述硅化剂泵通过管路与硅化插座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空气泵,所述空气泵通过管路与硅化插座相通。
优选地,还包括硅化剂回收槽,所述硅化剂回收槽固定安装在固定基座一端。
优选地,还包括硅化剂回收器皿,在硅化剂回收槽上开设导流出口,所述硅化剂回收器皿位于所述导流出口下方。
优选地,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左夹爪、右夹爪、第一驱动机构以及左联动杆和右联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动作输出端固定连接旋转盘,所述左联动杆两端分别与左夹爪、旋转盘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所述右联动杆两端分别与右夹爪、旋转盘形成活动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旋转盘转动,并通过左联动杆、右联动杆使左夹爪与右夹爪之间相对张开或者靠拢。
优选地,所述排布板上设置连通槽和若干输液针卡接口,所述连通槽分别与硅化插口、若干输液针卡接口相互贯通。
一种输液针硅化方法,采用如上所述的输液针硅化装置进行,包括如下步骤:
第1步,将需要硅化的输液针插接到排布板上的输液针卡接口中;
第2步,将排布板通过夹持机构安装到排布板定位箱上;
第3步,启动第二驱动机构,使转动基座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至一定夹角;
第4步,启动硅化剂泵,使硅化剂沿着管路并通过硅化插座泵送至需要硅化的输液针,再由输液针针管排出,完成输液针针管硅化。
优选地,所述第4步完成后,启动空气泵,对硅化后的输液针针管中残留的硅化剂进行吹气清理。
优选地,所述第3步中,启动第二驱动机构,使转动基座相对于固定基座转动,直至转动基座与固定基座之间的夹角为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南格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46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