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71152.3 | 申请日: | 2016-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36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6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5000 辽宁省营口***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蝙蝠蛾拟青霉菌 双液相 发酵 发酵培养基 菌液 红糖 磷酸二氢钾 发酵过程 发酵培养 发酵液 酵母膏 壳聚糖 肉苁蓉 体积比 紫苏油 供氧 吐温 接种 静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包括:按质量百分数计,将6%~8%的红糖、0.1%~0.3%的磷酸二氢钾、0.3%~0.5%的酵母膏、2%~3%的紫苏油、0.2%~0.5%的吐温‑80、0.2%~0.5%的肉苁蓉以及余量的水均匀混合,制得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将蝙蝠蛾拟青霉菌按5%的体积比接种到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结束时,向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液中添加1%~2%体积的壳聚糖,并静止5~8小时后,即得到高密度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本发明能够提高蝙蝠蛾拟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供氧,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酵出高密度的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
背景技术
蝙蝠蛾拟青霉菌是从天然冬虫夏草中分离出的一种真菌类活性物质,经液体深层发酵培养而成。蝙蝠蛾拟青霉菌具有与天然冬虫夏草相同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其价格有又远低于天然冬虫夏草,因此被广泛认为是天然冬虫夏草的替代品。由于蝙蝠蛾拟青霉菌在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胞外多糖,而粘液状的多糖会影响好氧蝙蝠蛾拟青霉菌的生长,因此在现有技术中一直没有很好方法能够发酵出高密度的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能提高蝙蝠蛾拟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供氧,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酵出高密度的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质量百分数计,将6%~8%的红糖、0.1%~0.3%的磷酸二氢钾、0.3%~0.5%的酵母膏、2%~3%的紫苏油、0.2%~0.5%的吐温-80、0.2%~0.5%的肉苁蓉以及余量的水均匀混合,制得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
步骤二、将蝙蝠蛾拟青霉菌按5%的体积比接种到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得到20亿株/ml的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三、在步骤二发酵结束时,向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液中添加1%~2%体积的壳聚糖,并静止5~8小时后,去除上部清液,即得到高密度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通过在水相培养基中加入紫苏油的方式,实现了水相、油相双液相共同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的共同发酵提高了供氧能力,因此本发明能够提高蝙蝠蛾拟青霉菌在发酵过程中的供氧,从而能够在短时间内发酵出高密度的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将本发明提供的任一技术手段进行替换或将本发明提供的任意两个或更多个技术手段或技术特征互相进行组合而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双液相发酵蝙蝠蛾拟青霉菌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质量百分数计,将6%~8%的红糖、0.1%~0.3%的磷酸二氢钾、0.3%~0.5%的酵母膏、2%~3%的紫苏油、0.2%~0.5%的吐温-80、0.2%~0.5%的肉苁蓉以及余量的水均匀混合,制得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
步骤二、将蝙蝠蛾拟青霉菌按5%的体积比接种到蝙蝠蛾拟青霉菌双液相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直至得到20亿株/ml的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液;
步骤三、在步骤二发酵结束时,向蝙蝠蛾拟青霉菌发酵液中添加1%~2%体积的壳聚糖,并静止5~8小时后,去除上部清液,即得到高密度蝙蝠蛾拟青霉菌菌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营口富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1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