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70853.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36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曹正义;吴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336 | 分类号: | H01L21/336;H01L21/28;H01L29/423;H01L29/7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唐代盛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型埋栅 结构 二维 材料 场效应 晶体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首先制备倒T型栅极栅帽和栅脚,然后制备栅介质及二维材料转移,并在衬底表面以平面光刻显影技术制备出隔离区图形,在衬底表面以平面光刻显影技术制备出源漏电极图形,制备出源漏电极;最后在衬底表面以电子束光刻显影技术制备出栅脚图形,与栅脚金属对准,以湿法腐蚀技术来将自对准法中连接源漏电极的金属从栅脚图形下断开,实现自对准,从而得到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本发明的栅脚栅长可以做到几十纳米量级,栅帽的金属可以使栅极的电阻减小,倒T型的结构使得栅极结构稳定,不会出现T型倒掉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的出现打破了“二维材料不能在室温下稳定存在”的理论预研,随后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在全球掀起了二维材料的研究热潮,之后MoS2,WS2,WSe2,BN等二维材料也相继出现。全新的二维材料进入电子领域的时间不长,取得的成果却相当显著。如石墨烯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高电子饱和速度和高热导率等优良特性,在毫米波、亚毫米波乃至太赫兹器件、超级计算机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基于石墨烯的超高速、超低噪声、超低功耗场效应晶体管及其集成电路,有望突破当前电子器件的高成本、低分辨率及高功耗的瓶颈,为开发更高性能电子器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开发二维材料电学性能的研究以二维材料的场效应晶体管的研制为主,就现状而言,二维材料晶体管的电学性能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1)散射问题。二维材料由单层碳原子构成的二维结构,因而同传统半导体材料相比更易受到与之接触的材料对它的散射而影响其电学性能。对于常规的顶栅结构的场效应晶体管,导电沟道处于衬底和栅介质之间,受到散射也较大,影响了二维材料的电学性能。(2)寄生问题。二维材料晶体管的有源区在栅的正下方,而栅电极和源(漏)电极之间未覆盖的区域则会产生寄生电阻,影响晶体管的电学性能,因而为优化二维材料晶体管的性能,在确保稳定隔离的同时减小栅电极和源(漏)电极的间距是一个关键。(3)栅长问题,栅长越小,二维材料晶体管的fT(电流截至频率)会越大,但是栅长越小,栅金属的电阻会越大,导致fMAX(功率截止频率)会减小,所以设计出T栅的结构,栅帽金属做大,保证栅阻较小,栅脚线宽做小,可以有效提高晶体管频率特性。
在石墨烯埋栅结构设计上,已经有文献报道(RF performance of pre-patternedlocally-embedded-back-gate graphene device,IEDM,2010,23.5.1),但是该工艺设计仍然不能很好的解决二维材料制作场效应晶体管时遇到的散射及寄生电阻大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造方法,减小二维材料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时普遍存在的散射以及寄生电阻,优化了器件电学性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倒T型埋栅结构的二维材料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按顺序制备而得:
(1)制备倒T型栅极栅帽:在绝缘衬底上以电子束光刻显影技术制备出场效应晶体管的倒T型栅极的栅帽图形,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在绝缘衬底上刻蚀出栅帽图形的凹槽,再金属化,辅以溶胶剥离技术,将凹槽填满,作为倒T型栅极的栅帽;
(2)制备倒T型栅极栅脚:在绝缘衬底表面生长一层介质层,再以电子束光刻显影技术制备出场效应晶体管的倒T型栅极的栅脚图形,采用干法刻蚀技术刻蚀介质层直至下层金属,再金属化,金属厚度略高于介质层厚度,辅以溶胶剥离技术,制备出倒T型栅极的栅脚;
(3)栅介质制备及二维材料转移:在栅脚上生长一层高k绝缘材料作为栅介质,采用金属转移工艺转移二维材料到衬底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708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压低热预算高K后退火工艺
- 下一篇:晶体管阈值电压调节方法及反相器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