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8729.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秦际林;廖警;黄维;黄广桢;梁冲;江达;蒋黎阳;仲于进;李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42 | 分类号: | B60R19/42;B60R19/56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45102 | 代理人: | 邓丹丹 |
地址: | 545112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卸车 车身 防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安装在机动车身上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和各类交通事故的频发,人们对机动车的使用安全性能,特别是行人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降低机动车与行人发生碰撞时,对行人造成伤害,越来越多机动车上设置了保护装置。自卸车是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一员,它主要用于运输泥土,沙石,煤碳等,而其车身侧面防护装置是国家强制性要求,它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无防御行人,以免其跌于车侧面而被卷入车轮下,也可以阻止小轿车冲进车底。现有的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包括横梁和连接杆,横梁通过连接杆安装于车身侧面,这种结构的防护装置存在以下不足:可靠性低,耐冲击性小,使用寿命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这种装置可以解决现有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可靠性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包括设置于车身底部两侧的侧护栏,所述侧护栏由多根管件拼焊形成网状结构。
上述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的技术方案中,更具体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侧护栏的一端固设有至少两根支撑梁,每根所述支撑梁的另一端连接有支撑梁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和所述侧护栏之间连接有斜向撑杆。
进一步的,所述侧护栏设置有与所述斜向撑杆连接的支耳。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连接座与底盘大梁上的车厢副车架纵梁拼焊连接;所述支撑梁连接座与所述支撑梁螺栓连接,所述斜向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梁连接座、所述支耳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梁垂直于所述车厢副车架纵梁和所述侧护栏。
进一步的,所述侧护栏由无缝管和冲压弯头拼焊而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车身底部两侧设置网状结构的侧护栏,能保护无防御行人,避免行人在车子在运行中,跌于车侧面而被卷入车轮下,其结构结实,可靠性高,相对于现有的横梁,增大了防护面积,提高了防护装置的耐冲击性,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设置支撑梁、支撑梁连接座和斜向撑杆,能有效增强防滑装置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左视图。
图4是图3中A-A方向的剖视放大图。
图5是图3中B-B方向的剖视放大图。
图6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后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7和图8所示的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主要包括侧护栏1、支撑梁2、支撑梁连接座3、斜向撑杆5;侧护栏1设置于车身底部两侧,由多根管件拼焊形成网状结构,本实例的侧护栏1包括两根竖管1-1、连接于两根竖管1-1之间的三根横管1-2、连接三根横管1-2的两根短管1-3,这些管件均为无缝管,它们相互穿装拼焊形成网状结构,优选的,在侧护栏1底端转角处通过下冲压弯头1-4拼焊连接竖管1-1和位于最下端的横管1-2。如图2所示,侧护栏1的上端固设有两根支撑梁2,支撑梁2的一端通过上冲压弯头1-5与竖管1-1拼焊固定,另一端经过冲压变形使圆管受压后变成扁平部,在扁平部上开有两个通孔与支撑梁连接座3螺栓连接,支撑梁连接座3焊接固定于底盘大梁上的车厢副车架纵梁4上,支撑梁2垂直于车厢副车架纵梁4和侧护栏1,参见图3和图8。为了提高防护装置的强度和耐冲击性,如图3所示,在支撑梁连接座3和侧护栏1之间连接有斜向撑杆5,在侧护栏1的竖管1-1管壁上固定有用于安装斜向撑杆5的支耳1-6,斜向撑杆5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梁连接座3、支耳1-6螺栓连接,参见图5和图6。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斜向撑杆5为角钢。
本自卸车车身侧防护装置能有效地保护无防御行人,以免其跌于车侧面而被卷入车轮下,其结构简单、实用,制造和安装成本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柳州运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87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